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pdfVIP

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

格局”

作者:姜玉砚

来源:《理论探索》2021年第01期

〔摘要〕“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是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在面对当前及今后复杂经济

形势下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战略。“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

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在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过程中存

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供需错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和短板。因此,要实施区域发展

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区域不平衡和城乡差距;扩大城镇化建设,完善城市相关配套政策;

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升级供应链和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之间和内部的合理化和

优化;完善和加强制度保障,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意愿;建立扶贫长效机制,保障贫困人

口的基本消费需求。

〔关键词〕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国内大循环,高质量发展

自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

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

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可见,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

略部署,事关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一直存在着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格

局,这是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同时具备的。经济发展中两个循环系统

是什么关系,具体以哪个循环系统为主,是根据该经济体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处内外部的

发展环境、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具体国情等要素综合考量来确定的。当前

如何理解“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战略的重要内涵以及如何实施这一新战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

课题。本文主要从理论背景、时代背景和经济基础等方面对“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内涵进

行剖析和认识,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在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具

体措施和实施路径。

一、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本质特征

对于“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学术界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根据党和国家领

导人的讲话精神,结合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预判,可以认为

“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是指未来经济发展中,依托于我国国内超大市场的规模优势和庞大的

内需潜力,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

时,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坚持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新格局战略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为经济发展新的主要

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系统论对独立经济体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

“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战略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在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中以国内经济大循

环为主体,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更为倚重国内循环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

势、国内的供给侧改革进程以及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发展重心应该以内为主增

强内生动力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FrancoisPerroux)于1950年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极理论,认

为制度创新点、对外开放度以及消费热点等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都可看作一国或区域经济

发展的增长极,同时应该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1〕。从广义

经济发展增长极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出现过多个经济增长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1984年开始相继开辟的沿海经济开发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创

办经济特区、1992年以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1998年在应对东南亚

金融危机中党中央首次提出的扩大内需政策、2000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2004年开始的中部

崛起战略以及近年来的科技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都对中国的

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增长极。从地理空间视

角来看的话,把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经济体在发展中主要面临国内国外两大地理空间市场,不同

的历史发展时期应该选择不同的地理空间作为主要的发展动力〔2〕。长期以来,外需对中国

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

文档评论(0)

155****88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