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说“木叶” 教学设计.doc

第9课 说“木叶” 教学设计.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课说“木叶”

【预习积累】

一、读准字音

1.单音字

(1)袅袅(niǎo) (2)橘徕(jú)

(3)皎皎(jiǎo) (4)灼灼(zhuó)

(5)寒砧(zhēn) (6)征戍(shù)

(7)庾信(Yǔ) (8)言筌(quán)

(9)疏朗(lǎng) (10)窸窣(xī)(sū)

(11)翩翩(piān) (12)亭皋(gāo)

2.多音字

(1)尽eq\b\lc\{(\a\vs4\al\co1(尽管(jǐn),尽人皆知(jìn))) (2)省eq\b\lc\{(\a\vs4\al\co1(省略(shěng),反省(xǐng)))

(3)宁eq\b\lc\{(\a\vs4\al\co1(宁愿(nìng),宁静(níng))) (4)泊eq\b\lc\{(\a\vs4\al\co1(漂泊(bó),湖泊(pō)))

二、认准字形

1.eq\b\lc\{(\a\vs4\al\co1(xiāo(萧)瑟,吹xiāo(箫),xiāo(潇)洒)) 2.eq\b\lc\{(\a\vs4\al\co1(纱dìng(锭),diàn(淀)粉,破zhàn(绽)))

3.eq\b\lc\{(\a\vs4\al\co1(zhēn(砧)板,zhān(粘)贴,niān(拈)轻怕重,diān(掂)量,碑tiè(帖))) 4.eq\b\lc\{(\a\vs4\al\co1(千里tiáotiáo(迢)(迢),zhǎo(沼)泽,zhào(诏)书,tiáo(笤)帚,zhāo(招)呼))

三、积累词语

1.相去无几:去,距离;无几,没有多少。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2.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3.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刻意修饰的痕迹。

四、辨析词义

1.流传留传eq\a\vs4\al([辨一辨])

“流传”指顺着时间往下传或扩大范围往外传。是自然传播。“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有主观刻意的意思。

2.典型典范eq\a\vs4\al([辨一辨])

典型: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②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概括的手法,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它既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典范: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祖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曾创办刊物《文学月刊》。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又参与编辑《文学季刊》。1934年后,先后在民国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继续写诗。这时期是他写自由诗的阶段。1935年以后对诗的形式有进一步的追求,从现代生活、语言的节奏与民族诗歌发展的规律中探索新的格律体诗。他对于新诗的形式、中国古典诗词有独到的研究,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抗战胜利后,赴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北归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文学遗产》编委,一直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作品有: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学术著作《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天问论笺》《唐诗综论》。

二、探寻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一书。作者林庚,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他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发现了诗人极少用“树叶”一词而大多用“木叶”一词。作者从这一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用语的细微差别入手,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欣赏的大门,令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貌似平常的简单用语的背后,是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的感情,是诗人遣词用语的良苦用心。本文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功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古典诗词中,类似“木叶”这样意象的事物不在少数,本文作者的分析,促使我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相关知识

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其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读者健康的艺术情趣。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这个评价有一定的论证过程。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

[速读感知]——总揽全局

根据提示填空。

通观整篇文章。第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奇怪现象,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4~6

文档评论(0)

专注于方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PPT定制、设计,本人已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方案及设计功底,可接演讲稿,读后感,PPT定制等多方面工作,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