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T/JXXCCY00*—2024
富硒茶香白鲜菇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富硒茶香白鲜菇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栽培技术、栽培基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富硒茶香白鲜菇的生产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GH/T1135富硒农产品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5099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DB45/T1061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富硒茶香白鲜菇selenium-enrichedHypsizygusmarmoreus
以油茶籽壳作为基质组成成分,利用外源施入或栽培原料本源的硒元素,经过菌丝吸收转化富集,获得白鲜菇硒含量在0.15mg/kg~2.00mg/kg的白鲜菇干品。
4.生产环境
4.1厂区环境
富硒茶香白鲜菇生产厂区应符合NY5358的规定。
4.2厂区建设
厂区宜规划建设堆料场、仓库、拌料区、装瓶区、灭菌区、接种区、养菌区、出菇区、加工车间。
4.3栽培环境
4.3.1栽培区应可控温、控湿、控光和控CO2,具备通风装置的钢架培养房,内设层架、网格。
4.3.2培养房使用前,应进行清理、杀虫和消毒处理,农药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规定。
2
T/JXXCCY00*—2024
5.栽培原料
5.1主料
5.1.1主要有油茶壳、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等。
5.1.2应新鲜、洁净、干燥、无霉变、不结块、无有害污染物。
5.1.3应符合NY5099的规定。
5.2辅料
主要有石灰、石膏、糖等。辅料的使用应符合NY5099的规定。
5.3栽培基质中硒含量的计算
式中:
Se:栽培基质中硒含量,单位为毫克/千克(mg/kg);
Se1、Se2、Se3……Sen:分别为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硒含量,单位为毫克/千克(mg/kg);W1、W2、W3……Wn:分别为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6.菌种
6.1菌种选择
经过出菇实验,选用高产、抗逆性强、富硒能力强、商品性好、货架期长、适合工厂化生产的品种。
6.2菌种生产
应符合NY/T528的规定。
7.栽培管理
7.1培养基配方
推荐配方如下:
——油茶壳25%、木屑16%、棉籽壳15%、麦麸29%、玉米粉14%、石灰1%;
——油茶壳15%、木屑21%、棉籽壳35%、麦麸13%、玉米芯12%、豆粕3%、石灰1%
7.2硒元素添加
7.2.1人工添加硒化合物
配制培养基时,称取一定量的亚硒酸钠或硒酸钠,用适量水溶解,配制成浓度5.0mg/kg~36mg/kg的溶液,将配制好的亚硒酸钠溶液或硒酸钠溶液与栽培料均匀混合。
7.2.2利用天然富硒基质
3
T/JXXCCY00*—2024
采用天然富硒的油茶壳作为栽培料组成成分,使培养基质的含硒量≥5.0mg/kg。每批次产品交售前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为感官、净含量、标签和包装。
7.3拌料
将栽培料的各主料和配料搅拌均匀,控制含水率自63%~65%,pH值7.5~8.0。
7.4装瓶
将搅拌均匀的栽培料装入1L的聚乙烯栽培瓶中,每瓶装填湿料800g~850g,在培养料表面打接种孔3~5个,直径0.5cm,孔深10cm,盖上防水透气塑料盖。
7.5灭菌
7.5.1高压灭菌
灭菌温度125℃,压力1.2kg/cm2~1.5kg/cm2,持续3h。
7.5.2冷却
灭菌后的栽培瓶移入冷却室降温至30℃。
7.6接种培养
7.6.1接种
应按无菌操作进行,每瓶接种25mL液体菌种。
7.6.2养菌条件
养菌房内温度为21℃~23℃,相对湿度65%~70%,每6h通风10min,避光。
7.7出菇期管理
7.7.1搔菌
在养菌房内培养90天左右,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用专用搔菌机剔除基质表面5mm~6mm老菌种及表层老菌丝。
7.7.2催蕾
搔菌后的培养瓶,移入培养室,控制温度14℃~16℃、空气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0.1%~0.2%,闭光培养。5~7天料面菌丝出现线絮状、色泽变灰进行催菇处理,催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