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M视角下的线面垂直判定定理教学设计与实施.pdfVIP

HPM视角下的线面垂直判定定理教学设计与实施.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HPM视角下的线面垂直判定定理教学设计

与实施

作者:胡佳婧张亚琦

来源:《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9年第01期

【摘要】[HT5K]研究者从HPM的视角来设计与实施线面垂直的教学,并加入线面垂直判

定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同时,研究者利用数学史揭示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背

后的人文元素,让学生了解不同时空数学家的贡献,突显人文元素,展现“文化之魅”,彰显数

学“德育之效”。

【关键词】[HT5K]HPM;线面垂直;定理教学;数学文化

【作者简介】胡佳婧,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史与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张亚琦,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FQ)]

一、引言

“线面垂直”是沪教版高三数学上册第14章中“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内容。教材

通过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引出线面垂直问题,并给出定义,再根据如何确保旗杆垂直于地

面,得到线面垂直判定定理,但教材并未给出定理的证明。这样的设计,虽然能使抽象的数学

问题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心中会存在疑惑:真的能通过判

定定理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吗?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到的?该如何证明呢?在教学设计中,教师

一般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定理的正确性,包括动态观察旗杆与影子的关系[1-2]和折纸实验[3-

8];只有极少数的教学设计在操作的基础上给出严格的定理证明[9]。我们很少看到从HPM视

角下的教学设计。

历史上,关于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有许多精彩的证明方法,有些证明方法对于高中学生来

说是易于理解与掌握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在数学教学中落

实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并要求适当渗透数学文化。数学史恰恰能帮助我们达到这些目

标。历史提供的不同观点和不同表征方式,既可以指导教学,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经历

演进过程的学科,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10]。

因此,我们可以从HPM的视角来设计与实施线面垂直的教学,加入线面垂直判定的证

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学史揭示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背后的人文元

素。此外,教师介绍中国古代的立体图形,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

为此,我们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学生能掌握线面垂直的定义、性质与判定定理;

②学生会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解决空间距离问题;

③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精彩的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

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④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立体图形,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历史材料及其运用

西方早期的几何教科书给出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许多严格证明。这些证明分属两个传

统,一是欧几里得传统,二是引理法传统[11]。本节课采用的历史素材有克莱罗的直观解释、

对称法和勒让德证法,运用引理法的错误证明方法,以及中国古代的基本立体图形。

历史上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证明1

(1)克莱罗的直观解释

法国数学家克莱罗(ACClairaut)在《几何基础》中并未给出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严格证

明,但他给出了直观的解释。如图1所示,AB为长方形CDEF对折后的折痕,将所折线段

BC、BD分别与平面上过点B且垂直于AB的两条已知直线贴合,则AB与平面垂直。这一解

释为本节课的设计提供了借鉴。教师利用克莱罗的折纸模型引出主题,并借助模型引导学生一

起探究线面垂直的定义。

[XCM12.TIF][TS((图图克莱罗的直观解释[TS)]

(2)对称法和勒让德证法

对称法出现于美国数学家泰班(E.T.Tappan)的《平面与立体几何》中。如图2所示,

已知直线AB⊥AC,AB⊥AD,在AC和AD上各取点C和D,连接CD,过点A在AC和AD

所在平面上任作一条直线,交CD于点E。为证明AB⊥AE,延长BA至B′,使AB=AB′,连

接BC,BD,BE,B′C,B′D和B′E,根据中垂线定理可知,BC=B′C,BD=B′D,故

∠BCE=B′CE,从而△BCE[XC=.TIF,JZ]△B′CE,BE=B′E,即可得到AB⊥AE。由AE的任

文档评论(0)

198****6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