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劝 学 教学设计.doc

第10课 劝 学 教学设计.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第10课

劝学

【预习积累】

一、读准字音

1.靛青(diàn) 2.舆马(yú)

3.舟楫(jí) 4.槁暴(gǎo)(pù)

5.跬步(kuǐ) 6.参省(xǐng)

7.骐骥(jì) 8.须臾(yú)

9.驽马(nú) 10.跂而望(qǐ)

11.金石可镂(lòu) 12.中绳(zhòng)

13.二螯(áo) 14.锲而不舍(qiè)

二、积累名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汉代为避汉宣帝刘询的讳,写作孙卿。荀子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二、探寻背景

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逻辑起点,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所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善不是性,而是“伪”。他强调学习、积累和“注错习俗”,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劝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三、相关知识

1.《荀子》

《荀子》是荀子及其门人弟子所著,现存32篇。该书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论说文的进一步成熟。

主要内容:(1)“重人轻天”思想。《荀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理论,认为人不能决定自然规律的存亡,天也不能决定人类的治乱、吉凶和命运。天与人各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2)“隆礼重法”学说。这是基于人性恶的理论,强调发挥“礼义”的教化作用,借以改造生来不良的人性,同时还要并用刑罚制服性情顽劣之人。

作品评价:《荀子》一书的思想,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在其处于进步和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的礼义伦理思想对于封建基础的巩固以及封建上层建筑的建立起了积极的作用。

2.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涌现出的不同学派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速读感知]——总揽全局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思路一般为:是什么(提出观点)—为什么(分析原因)—怎么办(解决问题)。通读全文,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及其内容要点。

答:

[明确]《劝学》一文开篇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二、三段从为什么要“学”的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作者说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三段,作者说学习可以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第四段,从怎样“学”的角度展开论述: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而废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细读品析]——领悟要点

一、诵读第1、2段,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________________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________________

(3)以为轮,其曲中规 ________________

(4)虽有槁暴 ________________

eq\a\vs4\al()

通假字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如: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寤”同“啎”,逆。

(5)课内:故木受绳

文档评论(0)

专注于方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PPT定制、设计,本人已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方案及设计功底,可接演讲稿,读后感,PPT定制等多方面工作,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