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VIP

【初中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如“念”“相与”“但”等。

(3)能够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写景的手法,如比喻、动静结合等,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心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学习文中写景的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理解“闲人”的含义,体会作者的心境。

三、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以及情感在文中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写景句中感悟作者的心境。

让学生理解作者在困境中如何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投影出示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名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古代文人笔下所承载的情感。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写过哪些作品,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三)字词讲解

1、重点实词讲解

“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盖”:大概是。

“但”:只是。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重点虚词讲解

“之”:文中无典型用法的“之”,可不作重点讲解。

“与”:

“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

“相与步于中庭”,介词,跟,同。

(四)课文翻译

教师逐句讲解课文翻译,结合字词讲解,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我)高兴地起身行走。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学生分组翻译课文,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翻译全文,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五)内容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提问: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为记叙部分,叙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起因、经过;第二部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描写部分,描绘了庭院中的月色美景;第三部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为抒情部分,抒发了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

景物描写手法分析

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庭院月色的?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

作者运用了多种写景手法。

比喻: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的影子,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的庭院景色。

动静结合:“积水空明”体现了月光的静谧,“藻、荇交横”则表现出影子的动态,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是对月光的直接描写,“藻、荇交横”则通过竹柏的影子来烘托月光的皎洁,二者相结合,更好地展现了月色之美。

情感表达分析

提问: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闲人”一词有何含义?

作者表达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复杂微妙的情感。“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且(悠游)自如。

(六)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投影出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作品在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提问:王维的《山居秋暝》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景手法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不同点:《山居秋暝》通过对明月、清泉、松、石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记承天寺夜游》则主要通过对月光和竹柏影子的描写,突出月光的澄澈透明。

提问:两篇作品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