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机械创新竞赛教学大纲--第1页
机械创新竞赛教学大纲
一、创新竞赛基本信息
课程设计环节代码:051335
课程设计环节名称:机械创新竞赛
英文名称:Mechanicalcreativedesignmatch
课程设计周数:2
学分:2.0
适用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先修课程与环节:《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CAD/CAE
综合集训》
二、创新竞赛目的和任务
机械创新竞赛以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
新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为载体开展。
1.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是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
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机械原理教
学研究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北京中教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著名高校共
同承办,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加
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机械创
新、设计、制作的实践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机械创新竞赛教学大纲--第1页
机械创新竞赛教学大纲--第2页
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
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以“智能农装、创新未来”为主题,创建高
校、院所、企业和行业协同培养学生的综合平台,旨在培育一批行业亟需的“专
业知识雄厚、动手能力较强、创新创业能力过硬”的现代农业装备创新创业人才,
为我国实现由农业装备大国向农业装备强国迈进提供人才支撑。大赛由教育部高
教司委托教育部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
工程学会以及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相关具有农业工程
学科的高校承办,行业企业冠名和支持。
3.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是在国家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实现从“制造大
国”到“创造大国”转变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赛体事现,了科技进
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是引导、培养、选拔、认证“数字工匠”、推进“创新文化”、
“工匠精神”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平台,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具体实践。
三维数字化技术(3D技术)是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
驱动发展的推动力,是CPS(Cyber-PhysicalSystems)与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是工业界与文化创意产业广泛应用的共性工具技术,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管
理、市场、服务、消费等各个环节,是开启“工业4.0”、“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
变革的竞争基点,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
动新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的基础支撑和保障。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
赛以“三维数字化”与“创新设计”为特色,以“创意、创造、创业”为核心,以“众创、
众包、众筹”为模式,突出体现三维数字化技术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和推进,要
机械创新竞赛教学大纲--第2页
机械创新竞赛教学大纲--第3页
求首先是实用创新活动,同时必须基于3D/三维数字化技术平台或使用3D/三维
数字化技术工具实现。
三、创新竞赛方式
学生以不超过5个人一组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超过5人一
组)、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不超过5人一组)、全国三维数字化创
新设计大赛(不超过4人一组),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给定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