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流水侵蚀地貌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pptx

2.1流水侵蚀地貌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ppt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添加文档标题;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科素养: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对于给定流水地貌,能够分析其与多个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该地貌的动态变化过程,辨识地貌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简单过程和结果。

区域认知:结合某特定区域流水地貌的成因,推理并归纳其空间分布特征。

地理实践力:与他人合作,能够运用遥感图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对地貌景观进行深入观察,并设计、操作演示实验,进行简要的归纳解释;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独立思考的意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目标:

1运用景观图与示意图,了解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形态和分布特点,提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借助案例探究分析,理解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领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形成综合思维;学会针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防灾、减灾措施,提高遇到地质灾害的生存能力。

3通过地理模拟实验,描述流水地貌形成的动态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

4通过案例分析,解释生态重建这一可持续发展策略的主要途径,树立人地协调观。;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塑造地貌的外力作用:

风力、流水、海浪、冰川等。

外力作用的表现: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在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突出的地区,岩石中的水分不断冻融交替,冰冻时体积膨胀,好像一把把楔子插入岩石体内直到把岩石劈开、崩碎。以上两种作用属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常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属不溶解物质残留在原地。这种改变原有化学成分的作用称化学风化作用。

此外植物根系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植物体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对岩石的分解都可以改变岩石的状态与成分。化学风化的结果是岩石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氧化作用使得岩石呈现红色;生物风化:是指受生物生长及活动影响而产生的风化作用,是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一方面引起岩石的机械破坏,如树根生长对于岩石的压力可达10千克每平方,这能使根深入岩石裂缝,劈开岩石;另一方面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机酸,也可以使岩石分解破坏。;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外营力包括水流、波浪、潮汐流和海流、冰川、地下水、风和生物作用等。在搬运过程中,风化物的分选现象以风力搬运为最好,冰川搬运为最差。搬运方式主要有推移(滑动和滚动)、跃移、悬移和溶移等。不同营力有不同的搬运方式。;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按沉积环境它可分为大陆沉积与海洋沉积两类;按沉积作用方式又可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物质沉积三类引。广义指造岩沉积物质进行堆积和形成岩石的作用,狭义的指介质(如水)中悬浮状物质的机械沉淀作用。指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固结成岩:是从松散沉积物变为坚硬岩石的作用。

固结成岩有一下几种途径:

(1)压实作用(compression)上覆沉积的自重使沉积物的孔隙减少、变小,其中的水分被挤出,从而使厚度变小,沉积物变硬。这种作用见于所有的沉积物中,在泥质沉积物中尤为明显。

(2)胶结作用(cementation)某些化学物质填充到沉积物的粒间孔隙之中,胶结固化沉积物并使之变硬。起胶结作用的主要化学物质是硅质(SiO2)、钙质(CaCO3、铁质(Fe2O3·nH2O)等称为胶结物(cement)。能起填充和固结作用的细碎屑物称为基质(matrix)或填隙物。其成分通常是细粉砂及黏土矿物,如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绿泥石等。;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非晶质或结晶细微的沉积物因为环境改变(沉淀后即脱离大气或水,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