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底泥异位处理处置技术指南.pdfVIP

重金属污染底泥异位处理处置技术指南.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金属污染底泥异位处理处置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水体重金属污染底泥疏浚后处理处置工程选址及处理场平面布置、底泥贮存及转运、

底泥处理、利用处置及废水处理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河流、湖泊、水库、坑塘等水体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异位处理处置。

本文件不适用于经鉴别为危险废物的底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4684建设用砂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T30760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HJ1091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污染防治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底泥sediment

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的黏土、泥沙、有机质及

各种矿物的混合物(也可被称为沉积物)。

[来源:DB37/T4471—2021,3.1]

3.2

底泥异位处理处置ex-situtreatmentanddisposalofsediment

将污染底泥收集后再进行处理并最终处置的过程或方式。

3.3

重金属赋存形态fractionsofheavymetals

重金属与环境介质的结合形态。

注:通常采用连续提取技术进行分析。五步连续提取法(Tessier法)将重金属赋存形态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

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及硫化物结合态、残渣态五种形态,三态提取法(BCR法)将其分为弱酸

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四种形态。根据重金属在底泥中的稳定程度将残渣态归为稳定态,其他

态归为不稳定态。

3.4

底泥筛分sedimentsieving

以粒径分布为依据,采用一种或多种筛分设备将底泥(3.1)组分按粒径进行分离的过程。

注:粒径小于75μm为泥,粒径介于75μm~4750μm为砂,粒径大于4750μm为石。

3.5

底泥淋洗sedimentwashing

用清水或化学药剂对底泥(3.1)进行洗涤,将附着在底泥颗粒表面的重金属洗脱、溶解、螯合、

分离的过程或技术。

3.6

底泥重金属稳定化sedimentstabilization

通过添加稳定剂,改变底泥(3.1)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或化学组成形式,从而降低其溶解性、迁

移性及毒性的过程。

3.7

底泥固化sedimentsolidification

通过添加固化剂,将污染底泥转变为不可流动固体或低渗透性的紧密固体的过程。

4总体原则

4.1底泥异位处理处置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并符合相应的标准和管理规定。

4.2底泥处理工艺的选择与设计宜综合考虑底泥物理特征、污染特性、工程规模以及利用处置条件,

工艺选择导图宜见附录A。相关工程案例见附录B。

5工程选址及处理场平面布置

5.1工程选址

5.1.1工程选址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区域规划,综合考虑土地性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环境、交

通、人文情况以及经济等因素选定。

5.1.2工程选址宜遵循下列原则:

a)优先选择可利用的空地或废弃场地;

b)优先选择运输距离适宜、交通便利的区域;

c)优先选择地形、地质、水源等条件良好,便于施工的区域;

d)与敏感保护目标保持适当距离,防护距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

5.2处理场平面布置

5.2.1处理场设置围墙或围挡等隔离设施。

5.2.2处理场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划分功能区,主要为办公区、作业区和贮存区,办公区宜设置在主导

风向的上风向,贮存区分为处理前底泥贮存区和处理后底泥贮存区。

5.2.3处理场内道路设计满足安装、检修、运输、消防的需要。主要道路宽度根据工程量核定,一般

不宜小于6m,宜设置环形道路。

5.2.4处理场内设置降尘措施,出口设置车辆清洗设施。

5.2.5工程竣工设备拆除后,对处理场地进行修复,恢复其生态原貌

文档评论(0)

157****1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