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博芽生菌病疾病介绍.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疾病名:洛博芽生菌病

英文名:lobomycosis缩写:

别名:罗伯菌病;罗伯芽生菌病;瘢痕疙瘩样芽生菌病;keloidlbiastomycosis疾病代码:

ICD:B48.0

概述:洛博芽生菌病(Lobomycosis)又称为瘢痕疙瘩样芽生菌病,是由一种罗伯菌(Loboaloboi)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肉芽肿。

流行病学:本病分布在西半球的赤道区域,我国尚未见报道。流行病学不很清楚。

病因:罗伯菌有感染海豚的多个报道,提示其生活史包括腐生于有水的环境中。本菌人工培养尚待改进和动物接种产量很少。其致病性很低,感染可能与外伤有关。

发病机制:感染可能与外伤有关。病原菌沿伤口进入皮肤,在侵入处产生结节,高出皮面,棕色或紫红色,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周围无红晕,损害常集中于一处。随着进一步繁殖,通过自身蔓延或自我接种,损害逐渐增大,自觉症状轻微,微痒不痛,类似良性肿瘤或瘢痕疙瘩,少数病例由于外伤,可有破溃渗液,表面结痂。偶可通过淋巴播散,导致附近淋巴结肿大,但黏膜、内脏和骨骼无累及。

临床表现:本病开始可能有皮肤外伤,病原菌沿伤口进入皮肤,在侵入处产生结节,高出皮面,棕色或紫红色,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周围无红晕,损害常集中于一处。随着进一步繁殖,通过自身蔓延或自我接种,损害逐渐增大,自觉症状轻微,微痒不痛,类似良性肿瘤或瘢痕疙瘩,少数病例由于外伤,可有破溃渗液,表面结痂。好发于小腿、躯干和腰部,其他部位如耳轮、手臂、面颈和臀部亦有报道。偶可通过淋巴播散,导致附近淋巴结肿大,但黏膜、内脏和骨骼无累及。

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病原菌直接镜检:可见到双壁圆形、排列成链状孢子,孢子之间有短桥相接。

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结节损害位于表皮及皮下组织间,呈肉芽肿样。纤维组织被大量巨细胞和组织细胞隔散,巨细胞直径可达40~80μm,在较陈旧损害中,可有炎性细胞浸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无假性上皮瘤样增生及表皮内脓

2

肿。GMS染色可清楚显示本菌为直径7~14μm(平均9.5μm)球状细胞组成的链,每个细胞皆与相邻细胞以细颈相连,可以形成支链。一些酵母细胞可存在于巨细胞及巨噬细胞内,但大部分是环绕在这些细胞周围。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和直接镜检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与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皮肤病鉴别,如疣、肿瘤、麻风(Hansen病)、变应性皮肤利什曼病、着色芽生菌病和副球孢子菌病。

治疗:局限性或单个斑块样皮损可以用外科手术切除,切除必须充分,以防复发。可采用液氮冷冻疗法或CO2激光疗法切除去掉高出皮面的结节或瘢痕疙瘩。口服氯法齐明(氯苯吩嗪)100~200mg/d,疗程2~8个月,治疗本病有效。酮康唑治疗效果不佳。两性霉素B对此病无效。

预后: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预防: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循证医学: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