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学历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评一致性(部编版).docx

第6课 戊戌变法(学历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评一致性(部编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课戊戌变法

导读

本单元以“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为主题,有4课内容。本课《戊戌变法》是本单元第三课,内容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启中国完全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对外敌侵略不断探索和抗争。本课设计体现四个亮点:一是站在中华民族利益的高度俯瞰维新变法运动问题。二是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三是充分运用史料。四是将教材文本做了重新整合和重构,采用板块式设计,将教材内容整合成“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维新思想的传播:创办学会和报刊”;“短暂激荡的改革:百日维新”“引人深思的落幕:戊戌政变”四个篇章,分别构建起“准备变法—发动变法—变法失败”的逻辑联系,真实情境铺垫渲染,任务层次分明,学生基于材料进行探究,运用知识并以材料为支撑建构历史解释,为学生“深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切实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1课时)

【课标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实。通过分析变法的内容,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简述公车上书及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的基本史实,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文本史料,准确说出戊戌变法时间、代表人物,绘制戊戌变法各方面改革措施的表格,概述戊戌变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文本史料,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涵养家国情怀素养。

设计说明:依据教材和学情,对本课课标要求进行分解。将“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实。”分解为:目标1“简述公车上书及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的基本史实。”,目标2“准确说出戊戌变法时间、代表人物,绘制戊戌变法各方面改革措施的表格。”将“通过分析变法的内容,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分解为目标3“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涵养家国情怀素养。”。同时设计了行为条件“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地图和研读史料”,实现从目标中看得见教,看得见学,并将目标指向“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学生在知道戊戌变法各项措施及戊戌政变后,才能明白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从而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意识,实现了目标的三维叙写。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本课从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三个方面介绍了戊戌变法的情况,开启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局面,是近代救亡图存探索历程中的关键一步,为后来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2.本课教学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准备变法—发动变法—变法失败”。

3.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和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是本课的难点,通过任务一、二突出重点,通过任务二、三突破难点。

设计说明:本环节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构建学习框架和学习的逻辑顺序,了解重难点并明确学习任务,突破重难点。

【学习过程】

第一篇章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8页第一段正文、识读人物图片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1)

1.材料:1898年的春天对清政府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常的春天。……但因德国侵占胶州湾而引起的瓜分狂潮打破了统治集团这种“从容展布”,渐进变法的梦想,统治阶层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出,西方各国并不希望中国“振兴”。时不我待,变法还是亡国?这是一个不得不迅速回答的问题。

——蔡乐苏等主编《戊戌变法史述论稿》

(1)说出戊戌变法背景。(指向目标1)

2材料:康有为与公车上书视频

(2)简述公车上书及其影响。(指向目标1)

第二篇章维新思想的传播:创办学会和报刊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9页一、二段正文、识读图片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1)

材料:

(1)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为宣传变法开展的活动及影响。(指向目标1)

第三篇章短暂激荡的改革:百日维新

任务三:阅读教材30页第一段正文、识读地图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2)

材料一“五帝三王,不相沿袭,……各宜努力向上,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光绪皇帝《明定国是诏》

(1)说出戊戌变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