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爱莲说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教师版).docxVIP

05爱莲说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教师版).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文呈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诵读点拨】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家作品】周敦颐(1017—1073),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形成濂溪学派,是北宋五子之一,中国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其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宋代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也可抒发感情。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本文是作者在南康任职时所作。文章“借花喻人”,是一篇托物言志、具有讽喻意义的散文。作者行文,先以其他花草衬笔写起,接而写莲,突出莲的高洁可爱,语言委婉含蓄,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然后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在映衬中表达出本文的主旨和自己的思想情感。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牡丹。而我只喜爱莲花,莲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

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

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句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解析]开篇这句是全文的总起,为后文“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爱”字贯穿全文。

2.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解析]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解析]“独”字,表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世俗浮沉的品质。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独立特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品质;“可远……亵玩焉”总括莲的品质,表达作者对“莲”的赞美。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解析]本句为全文的中心。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析]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风气的讽刺与批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文言现象]

例句

解析

古今异义词

亭亭净植

古义:竖立;今义:种植。

陶后鲜有闻

古义:少;今义:新鲜。

宜乎众矣

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水陆草木之花

之: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形容词,距离远。

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

香远益清

清芬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生旁枝。

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文言句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句意: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句意: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主题】这篇散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赏析】文章以三种“花”的现象比喻不同人物的品质。以“莲”喻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君子;以“菊”“牡丹”比喻隐士和富贵者。作者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洁身自好者的赞赏与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托物言志,立意高远:文章分别赋予菊、牡丹、莲以特殊的象征意义,对社会不同人的生活处世态度做了高度概括,赞美了君子的高尚品格,突出作者“出淤泥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3****00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