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中医诊疗,快收藏!.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肠息肉的中医诊疗,快收藏!

大肠息肉为临床多发性、常见病,以老年多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随着

年龄增长,复发率也随之增加。息肉数量呈多发状,大小一般不超过0.5cm,与

肥胖、吸烟饮酒、运动量少、血脂水平异常等因素相关。某54岁男性患者入院

时自述,曾因排便困难入院,检查诊断为肠道多发性息肉,大小十数枚,一年期

间多次手术切除,但息肉不断增生,反复发作,切除不尽。遂决定采用中医疗法

进行治疗,坚持服药一年后,肠镜复查未发现肠道息肉及不典型增生,病情稳定。

由此可见,中医疗法对治疗大肠息肉有较为突出的治疗效果,配合手术摘除可帮

助患者恢复健康,还能有效预防病情反复,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本文就大肠

息肉中医诊疗展开细致探究。

一、大肠息肉的中医认识

大肠息肉,是结直肠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学改变和

异型性,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伴随我国内镜技术发展,息肉检出率逐渐增高,

初期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存在腹胀、腹部疼痛、腹泻、便血等情况,当息

肉增大后,会引发肠梗阻或肠套叠。中医角度认为,息肉是“寒气客于肠外,与

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灵枢·水

胀》)”。现代医学家大都认为脾胃虚弱是引发大肠息肉的基本病机,继而引发

湿浊痰瘀的病理反应,大肠息肉发生还与饮食不节、寒湿外袭、情志失调、体质

虚弱等相关,直接影响人体脏腑功能,干扰气血津液运行,导致生理状态失和,

产生痰、淤、毒等产物,最终引发人体器质性改变。

二、大肠息肉的中医诊断

参照《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大肠息肉可分为六个证形,即气滞血瘀证、

脾虚湿蕴证、寒湿阻滞证、血虚肠燥证、大肠湿热证、肝郁气滞证,当主症和次

症满足两项及以上要求后,可参考舌脉做出较为精准的证型判断。其中,大肠湿

热证,主症为腹部热痛、大便不爽、胸脘痞满、身重纳呆、大便带血等;次症包

含小便短赤、肛门灼热、口苦口黏不欲饮。寒热错杂证,主症为:腹部疼痛不适,

适当按压后可缓解,大便溏稀;次症:倦怠嗜睡、神疲乏力、恶心呕吐、头昏身

重。另外,有学者研究表明,除年龄、烟酒饮食、Hp感染等因素外,还与个人体

质相关,大肠息肉患者体质多为痰湿质、湿热质实性体质,气虚质虚性体质,这

是因为大肠息肉作为实质性病理结构,由痰湿、浊淤凝聚而成,又因气虚不能运

化水湿,导致阳虚阴寒内生而凝滞,还有可能因虚致实对息肉表现出易感性。文

章中所提案例,患者属于肠腑积滞,寒热错杂之证,治疗时以清肠化湿和温阳散

寒为主,选用乌梅丸加减,利用乌梅除酸敛湿肠、化痔消息肉的作用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患者屡发腺瘤样息肉不再出现,肠道异型增生也随之消失,治疗效果良

好。

三、大肠息肉的中医预防和治疗

(一)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应当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采取相应疗法,具体包括:

(1)中药治疗,大肠息肉属于肠胃疾病,其根源在脾,健脾是治疗该疾病,

预防疾病复发的根本措施,白术、党参、茯苓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

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针对寒湿阻滞证,治疗以行气化湿,活血止痛为主,可

用药平胃散合地榆散加减,用药茯苓、苍术、槐花、陈皮、地榆等;气滞血瘀证,

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推荐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用药当归、生地、

柴胡、桃仁、川芎、红花等;脾虚湿蕴证,治疗以补气益血、活血化瘀为主,推

荐使用四君子汤和化积丸加减,用药白术、茯苓、党参、薏苡仁、莪术等。同时,

还可根据患者体质采取对应治疗方式,例如,痰湿质患者,其病情涉及脏腑较多,

病程长,用药时要兼顾标本,考虑多方因素,以燥湿化痰为主,结合患者具体情

况,使用温化通阳、清热、益气、升清醒脾、活血化瘀类药物,如平胃散加减,

治疗患者痰湿质湿的情况。倘若患者伴有肝郁气滞的情况,可用药柴胡疏肝散;

若伴有气虚的情况,则可用药四君子汤。针对湿热质患者,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

用药茵陈蒿汤、甘露消毒饮等,用以清泄伏火、分消湿浊。临床研究表明,根据

病情可辩证选用血塞通注射液、单丹参注射液等,可较快取得疗效;中药灌肠也

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降低大肠息肉复发概率。

(2)灸法治疗。针刺、艾灸等是中医常用治疗和保健措施,还具有调理体

质的作用。针刺疗法根据病情辨证治疗,如寒湿阻滞证,主穴为天枢、三阴交、

大肠俞、上巨虚、血海,配穴为阴陵泉、丰隆,治疗时,患者保持卧位或坐位,

使用毫针进行治疗,根据穴位不同选择对应针刺角度和深度,采取补、泻等治疗

方法,刘振30min。针对气虚质患者,则可采用艾灸双侧肺俞及足三里的方式,

文档评论(0)

139****8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硕士生导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