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957-2013 亳菊栽培技术规程.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

B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957—2013

亳菊栽培技术规程

Rulesfortheproductiontechnologyof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

Tzvel.‘Boju’cv.nov.

2013-09-28发布2013-10-28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957—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亳州市芍花堂药业有限公司、亳州市谯城区农业

产业化办公室、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玲、李卫文、李明辉、廖华俊、江芹、宁志怨、冯永军、杨守文、潘子梅、

强玉芳、李辉。

I

DB34/T1957—2013

亳菊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亳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Boju’)人工栽培技术的术语和

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采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亳菊人工栽培生产的全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亳菊

全国四大药菊品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以亳州为主产区的安徽地道药材。分为亳菊花、

亳胎菊两个加工品种。亳菊花为开放时的头状花序,药用;亳胎菊为尚未开放时的花蕾,茶用。

3.2

摘心打顶

摘去菊花主、侧枝顶芽或顶梢。

4产地环境

种植基地生态环境良好,附近没有化工厂或其他有污染物排放的工厂,远离主要公路50m以上,

空气符合空气质量GB3095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GB5084标准;土壤符合土壤质量

GB15618二级标准。

大田种植应选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粘壤土。

1

DB34/T1957—2013

5栽培技术

5.1亳菊品种主要性状

多年生草本,高70cm~90cm。茎直立,多分枝,被白色绒毛。叶淡绿色,卵状三角形,叶羽状

裂,叶缘具钝锯齿,长4.0cm~5.5cm,宽3.5cm~5.2cm,叶两面均被白色绒毛,背面较密。头状

花序着生枝上部,疏散排列成伞房状。花序直径3cm~5cm。总苞3层~4层。舌状花白色或微黄色,

8层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