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教案第5课《大学之道》.docx

2024年高中语文教案第5课《大学之道》.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2《大学之道》教案

【教学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理解“三纲”“八目”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并思考其现代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示图片)

1936年,河南大学南大门建成后,学校就将校训用柳体金字镌刻在正门内侧的门楣之上,正中上额横书“止于至善”,左书“明德”,右书“新民”,八字校训耀眼夺目,发人深省。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取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些话言简意赅地道出办大学的原则在于发扬光明的德性,革新民心,达到完善。

二、预习新知

1、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大学之道》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章中的第四十二篇。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所编。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大学》为“四书”之首。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大学”,是指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基本的礼节和文化课。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3、解题

“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三、品读经典,疏通文意

(一)第一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重点字词:

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明明德: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彰明”,发扬、弘扬;明德:美好的品德。

亲民:亲近爱抚民众

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定:志向坚定不移

静:心不妄动

安:性情安和

虑:思虑精详

得:处事合宜

近道:接近事物发展规律

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做到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二)第二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重点字词: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状语后置,“于天下明明德”

齐:使……整齐有序

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正:使动用法,使……端正

诚:使动用法,使……真诚

致其知:使动用法,使自己获得知识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壹是:一律,一概

本:根本

翻译: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

四、赏析经典,理解价值

1、通读全文,思考“三纲”“八目”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

【预设】

①三纲

明明德:完善自我,改进自我(内圣)——对己(立德)

亲民:爱民顺民,引导百姓自我完善(外王)——对人(爱人)

止于至善:最终追求

这“三纲”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②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穷则独善其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善天下

它们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或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以“格物”为起点,以“修身”为核心,以“平天下”为目的,由外到内相互关联。

【明确】三纲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具体步骤。它们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或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以“格物”为起点,以“修身”为核心,以“平天下”为目的,由外到内相互关联。

2、你如何看待本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