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10月考-语文试题+答案.pdf

2025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10月考-语文试题+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月考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通常都有“以已度人”的脾气,因为有这个脾气,对于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才能了解。

严格地说,各个人都只能直接地了解他自己,都只能知道自己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

种情感。至于知道旁人旁物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时,则是凭自己的经验推测

出来的。庄子看到鲦鱼“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

验的。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假如庄子不是鱼就无从知

鱼之乐,每个人就要各成孤立世界,和其他人物都隔着一层密不通风的墙壁,人与人以及人与

物之中便无心灵交通的可能了。

这种“推已及”“设身处地”的心理活动不尽是有意的,出于理智的,所以它往往发生幻

觉。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已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

于是本来在我的就变成在物的了。

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

山鸣谷应。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现在我们却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

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这种心理活动

通常叫作“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移情作用

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

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

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

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

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但是

如果把它勾销,不但艺术无由产生,即宗教也无由出现。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

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它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的色彩。所谓神

秘主义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之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这仍然是移情作用。

(摘编自朱光潜《“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材料二

诗人华滋沃斯曾经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

想。”

达到这样的、深入的美感,发现这样深度的美,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

我们的感情是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了小已的私欲和利害计较。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

一下,移动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来,再把它放射出去,

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中国古代曾有人把这个过程唤作“移人之情”或

“移我情”。

这里我所说的“移情”应当是我们审美的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条件,而美学家所说的

“心理距离”“静观”,则构成审美的消极条件。女诗人郭六芳有一首诗《舟还长沙》说得好:

“侬家家住两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自已住在现实生

活里,没有能够把握它的美的形象。等到自己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相当的距离,从远处来看,

才发现家在画图中,融在自然的一片美的形象里。

但是在这主观心理条件之外,也还需要客观的物的方面的条件。专在心内搜寻是达不到美

的踪迹的。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但是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

炼是替美的发现和体验作准备的。创造“美”也是如此。

大诗人里尔克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三必威体育精装版试卷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