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登高》.pptxVIP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登高》.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

《登高》

第三单元第八课

汇报人:XXX

1导入新课

2新知探究

3课堂练习

4拓展延伸

目录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背诵全诗。

·2、从意象入手,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重点)·3、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难点)

·4、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下列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O

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

一、读标题

二、看作者

三、联背景

四、析意象

五、感意境

六、抓情语

新知探究

登高?

《登幽州台歌》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一读、读标题

1.感怀身世

2.思亲怀乡

3.怀古伤今

4.言志抒情

O

登临必到高处,到高处则视野广阔、一览无遗,胸襟为之开阔,无所阻

碍,一种浩然之气顿时从中喷涌而出,从而获得某种期待的生命意义,正所谓“荡胸生层云”,可借此暂时从世间琐事中挣脱,无复辗转腾挪于其间。故而登临初是兴致盎然的。但伫立高处,人迹少至,在获得一份宁静的同时,也易将登临者的思绪拉入对自己生活、生命的思考之中。原因在于,登上高处,看到天地的广阔、宇宙的无穷,联系自身,极易产生自我的渺小之感:登上高处,也极易感受到周围物体的细微的变化,于是感受到时间的邈远和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流逝,常常让人思古人、追来者,发出生命短暂的慨叹。所以,登临的结果往往是愁思满怀。

二读、知作者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时二十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O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直到天宝十

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之职。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

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等大量名作。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其人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

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0

三读:写作背景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