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词在文言文的作用.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助词在文言文的作用

1.文言文中的助词作用

文法术语,指的是一种词类,属于虚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

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

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

现代语言其实是秉承这古语的发展。所以这一定义同样适用于文

言文。

助词分为很多种类:

1、语气助词,是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和句末强调语气的虚词。比较

常用的作用是突出重点和使得语言表达更通顺合理,起到现代文标点

符号的作用

2、时态助词,时态助词也称动态助词,通常接在动词或形容词后,

表动作或变化的状态,可与时间副词连用。

3、结构助词附着在词、词组的前面或后面,用以表示句子的结构

关系。文言中常见的有“之、者、所、然、夫、所以、乎、焉、等、

且”等等。

2.之在文言文的作用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作代词

1、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

“她”,代老妪。

2、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之”代“土地”。

3、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

“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4、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

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二、作助词

1、定语的标志,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

这里的“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可译作

“的”,表示限制的偏正关系。此句可译为“代管百官的职事呢?”。

《过秦论》中的“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两个“之”分别连

结形容词性定语“膏腴”、“要害”和中心词“地”、“郡”,表示

修饰的偏正关系。

2、补语的标志。如《捕蛇弗酣缔叫郫既惦习定卢者说》中的“未

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志,可译作“得”,

表示连结中心词“不幸”和补语“甚”。

3、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

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此句可译为

“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4、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两个“之”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前是中心语,

“之”字后是定语。此句可译为“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

健的筋骨”。

5、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归去来兮辞》

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

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

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强调、

突出这个介词结构的意义。(不译),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

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语“寡人”与介词结

构“于国”之间,强调“于国”的意义,此句可译为“我对于治理国

家,可算是尽了心的了。”

7、衬音助词(不译),用在表示时间的词或某些动词的后面,凑

足一个音节,它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如《劝学》

中的“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嵌在时间词“须臾”的后面,协

调音节,作词缀,此句译作“比不上片刻学到的东西多”。《谏逐客

书》中的“由此观之”,这里的“之”接在动词“观”后面,协调音

节,无义,此句可译作“从这看来”

8、嵌在姓名中间,无实义。如“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使烛

之武见秦君”、“介之推不言禄”、“宫之奇谏假道”中的“佚之

狐”、“烛之武”、“介之推”、“宫之奇”。

9、嵌在专用名词之间,无义。如《病梅馆记》中的“辟病梅之馆

以贮之”。前一个“之”用在“病梅馆”这个专用名词中,不译。

三、作动词

用在处所句词前,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

词。

3.之在古文中的作用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

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ing5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