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2.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3.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理解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自身特质。重点关注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包含哪些?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和表现?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价值?

社稷坛中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以农为本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物神。后来,社稷逐渐成为国家的代称,据《周礼》记载,社稷坛设于王宫右侧,王宫左侧是宗庙。这幅图是明朝建立的社稷坛,位于北京中山公园内。农耕经济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耕经济发展上取得的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一、中华文化发展历程长江流域文化遗址珠江流域文化遗址辽河流域文化遗址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华夏民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华夏族华夏之名在西周时已经出现是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其他民族杂居共处,戎狄蛮夷逐渐与华夏族交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到秦汉时期逐渐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在青铜时代,国家建立,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汉字发展成熟。商朝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相当高。西周时期,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礼制的发展与完善。到战国时期,随着铁器推广,青铜制造业逐渐衰落,历史纵横四羊方尊

先秦时期--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①经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崩溃,小农经济的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崩溃,原有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在缺少绝对权威和政治控制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日益不受束缚和制约。③阶层:士阶层活跃,受到统治者的重用。④文化:由于学在民间,出现了一批知识相对丰富的文士。⑤民族关系:华夏族与四夷的界限被打破,民族交融加强。

(2)表现①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在治国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即“德治”。孔子的“仁”,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②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1)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2)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3)思想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受冷遇,处于民间学说的地位。史料阅读: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记·乐记》乐可以保障和谐,礼可以维持秩序。秩序与和谐都十分重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对中华文化的影响(1)董仲舒开创的新儒学,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汉武帝以后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心理特征的形成,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竹林七贤——魏晋玄学隋朝——三教合一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奉老子为祖先,使道教最受尊崇;儒、道、佛三者之间互有影响又彼此独立,主要在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