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级高二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地埋)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2024年10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我国某地气候干旱,土壤质地粗,含盐量高,主要生长耐旱耐盐的柽柳。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研究发现,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出现明显的“湿层”。下图示意该地地下水埋深曲线和每日降水总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大规模一次生态灌水是在()

A.3月 B.5月 C.9月 D.12月

2.5-8月地下水位的变动主要由于()

A.气温回升 B.植被蒸腾 C.空气干燥 D.渗漏损失

3.秋季土壤“湿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蒸发减弱 B.生态灌水 C.下渗积累 D.毛细上升

【答案】1.A2.B3.C

【解析】

【分析】

【1题】

“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由地下水埋深月变化曲线可知:3月后地下水埋深开始变浅,说明土壤含水量在不断增长;而3月之后随着气温回升,蒸发显著加剧,在此情况下土壤含水量仍然能够增长,推测为一次较大规模的生态灌水,A正确。虽然9月后地”下水埋深也开始变浅,但9月之后气温下降,蒸发减弱,水分条件自然状态下已经在改善,无法确定是生态补水的结果。故选A。

【2题】

由地下水埋深月变化曲线图可知:5-8月尽管降水总量在不断增多,但地下水位在波动下降,可能是由于柽柳此季节枝叶茂盛,外界气温上升,地表蒸发或植物蒸腾造成大量水分损失,B正确。故选B。

【3题】

“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这主要由于秋季快速降温,干旱地区夜晚凝结水较多,此季节气温下降,蒸发减弱,更多的凝结水缓慢下渗,形成土壤“湿层”,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土壤含水量的随深度变化的影响因素,重点考查图表信息的阅读与提取能力。地下水埋深度最浅是3-5月,但这时降水时少,故可以判断3月之后有一次比较大的生态灌水。5-8月地下水位的埋深较深,但这时降水时多,正常埋深较浅,推断可能是气温回升,植被蒸腾加大所致。

现代长江水系格局形成于约70万年前。末次冰期,东海大陆架平原上发育了长江古河道,先后形成了6条大型的游荡性河道。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距今2.3万~1.9万年前冰盖面积最大的时期)东海大陆架平原上长江古河道主流路位置及古海岸线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末次冰期时,形成图示古河道的原因主要是()

A.冰川南移,冰川侵蚀 B.海面上升,海水侵蚀

C.大陆架出露,流水侵蚀 D.气候寒冷,风力侵蚀

5.图示古河道游荡摆动的原因是()

A长江流量稳定,季节变化小 B.河流落差大,下蚀作用强

C.地形条件复杂,河流易改道 D.长江输沙量大,侧蚀作用强

6.末次冰盛期结束后,我国()

A.气候渐趋冷湿 B.山地雪线总体上升

C.入海径流减少 D.多年冻土带南移

【答案】4.C5.D6.B

【解析】

【4题】

末次冰期时,全球气候寒冷,海平面下降,东海大陆架平原出露,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平原上堆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古河道,C正确,图示区域为长江下游,冰川侵蚀作用较弱,A错误;图示古河道形成于海面下降时期,B错误;图示古河道形成于气候寒冷时期,但古河道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不是风力侵蚀,D错误,故选C。

【5题】

图示古河道游荡摆动,说明河流改道频繁,这主要是由于长江携带的泥沙量大,河流侧蚀作用强,导致河道不断摆动,D正确;长江流量大季节变化大,A错误;图示古河道位于长江下游,河流落差小,下蚀作用弱,B错误;东海大陆架平原地形条件较简单,C错误,故选D。

【6题】

气候变暖,山地雪线总体上升,B正确;末次冰盛期结束后,全球气候渐趋温暖,我国气候渐趋暖湿,A错误;气候变暖,降水增多,长江入海径流增多,C错误;气候变暖,多年冻土带北移,D错误,故选B。

【点睛】游荡型河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两岸土质疏松,易于冲刷展宽;水流含沙量大,河床堆积抬高;洪水暴涨暴落,流量变幅大。此外,在山区河流出山口处,河面突然放宽,流速急剧减小,泥沙大量落淤,也会形成游荡型河道。

科考队员在北极高纬度冰区某海域(170°W~150°W)进行冰下浮游植物调查,调查期间(7月底)该海域海冰刚开始融化。研究表明,受来自白令海水和阿拉斯加沿岸流的影响,该海域海水呈现复杂的垂直分层现象。图示意该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和叶绿素随深度的分布,海水中叶绿素的含量可以代表浮游植物的现存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海域海水自表层至深层依次为()

A.低温低盐层、温暖水团层、高温高盐层 B.高温低盐层、温暖水团层、低温高盐层

C.低温低盐层、高温高盐层、温暖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3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