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人格化的“自然”:自我的印记阅读专题3
学习目标打通整个单元,联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登泰山记》《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发现古今写景名篇中自然的人格化,体会自然与自我的通融。
分别将《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登泰山记》中的自然景致。根据相应的特点分类,并概括各自对应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情、心境和境遇;罗列《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中作者对同一自然景致在不同阶段的描写或认知,并总结各自对应了怎样的心境和心情。以上预习都可以通过表格来完成。预习任务
目录任务一风物与人物01任务二心变与境变02
任务一风物与人物
1.导入秋天的时候,你有没有近距离去观察或感受过哪些自然景物,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直观感受季节与人的关系,关联感知《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登泰山记》中客观的自然景致和主观的作者之对应。
2.讨论: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自然与自我有什么样的具体呈现?示例:自然景致特点对应的人物性情《故都的秋》蓝白牵牛花冷、淡喜欢枯淡之景枯草、落蕊秋蝉、秋雨清、静、悲凉享受物哀之美
注意:要围绕预习进行讨论,结合课文及朗读相关句子来探讨景物各自的特点。比起大家普遍认为的“落寞”和“伤秋”,突出郁达夫对枯淡景致的“喜欢”和对物哀之美的“享受”。
3.补充:这椽破屋是郁达夫真实租住的吗?这些景色是真实目睹的吗?明确:从第三自然段中的关联词和副词“即使”“就是”“也能”等中体会这些场景是虚构的,是呈现人物性情的“画境”。
4.讨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自然与自我有什么样的具体呈现?示例:自然景致特点对应的人物性情《荷塘月色》荷花、月色宁静不宁静蝉声、蛙声热闹寂寞
探讨“走向荷塘”之前的心情,抓住第一段首句的“不宁静”,正是因为有这个不宁静的底色,朱自清才会尤其珍重荷花、月色的宁静,才会有后文部分语段呈现的清冷甚至阴森的景象,有“热闹”“寂寞”的反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原因,抓住第三段“平常的自己”和“另一世界”,试着揣摩未进荷塘的朱自清是怎样的自己、身处怎样的世界。
孙绍振认为是生活重负。钱理群认为是政治上的迷惘。不论原因如何,结论是一致的:他在荷塘得到了暂时的宁静。补充学者观点
5.拓展:据人回忆,当年清华园确实有一个荷塘,可是其地杂草丛生,断砖残瓦,冷落凄凉,朱自清为什么偏偏描绘出了那么静美的荷塘?明确:通过文本中有关梦和睡眠的字句,如文章开头妻子“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结尾回到家里,“妻已睡熟好久”;行文中又不断以“笼着轻纱的梦”“酣眠”“小睡”“渴睡人的眼”作比,从而感受到这都是在刻意营造一个“梦”的氛围与意境。
6.讨论:姚鼐《登泰山记》中的自然与自我有什么样的具体呈现?示例:自然景致特点对应的人物性情《登泰山记》日观峰、西边群峰傲立、若偻被四库馆汉学派排挤日出盛大新气象辞官回乡
围绕预习进行讨论。写作这篇记之前姚鼐的经历:自乾隆三十六年(1771),姚鼐先是被推荐为记名御史,后又荣入四库馆。但姚鼐信奉程朱理学即宋学,被以戴震为核心的四库馆汉学派排挤。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天,姚鼐毅然作别官场,借衰病养亲之名辞去刑部郎中及所任纂修官。
朗读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关注和“一人被众人排挤”对应的景致,体悟“傲立——被排挤”的对应;补充姚鼐在这次登山之后的人生:姚鼐次年初回京即整理行装举家南归,之后40年孜孜不倦于教育、写作、治学,终成“桐城派”集大成者。可以说,泰山是给他继续前行的力量的“胜境”。日出时间:十二月廿九日(除夕),感受日出代表了姚鼐生命中的盛大新气象。
7.整合:这三位作者当初为什么去这三个地方?他们又是以怎样的心态离开的?《故都的秋》,不远千里赶来,不愿离开、用寿命交换,自然和自我是彼此呼应的、一体的、契合的,故都是郁达夫的生命理想;《荷塘月色》,忽然想起,暂时离开这个不宁静的世界到那个宁静的世界,不得不回;《登泰山记》,冒着风雪穿谷越界,在人生低谷时,抛下人世的蝇营狗苟去看泰山日出的盛大气象。
《荷塘月色》《登泰山记》中的自然和自我是互补的,但是前者是短暂的慰藉,后者成为滋养和力量。
任务二心变与境变
1.讨论: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对草木不同时间段的描写分别对应了怎样的心境?示例:《我与地坛》草木(描写)心境最初几年十五年中母亲逝世后荒芜,树干上蝉蜕寂寞,草叶上露水决绝古柏镇静,草木飘摇、安卧,味道清纯、熨帖树林安静、落叶安详失魂落魄安然自适彻悟母亲苦难伟大
围绕预习进行讨论。需要从相应语段感受作者心境,如地坛的荒芜、“树干上蝉蜕寂寞、草叶上露水决绝”的描写背后是失魂落魄的第一阶段;第七自然段同样的草木,不同气味、不同模样的背后是史铁生日趋安然的心境;
注意到“安详的落叶”和“树林安静”的描写和母亲逝世的关联,点明作者的彻悟,从只看到自己的苦到看到母亲的苦,从而领悟到“众生皆苦”,进而思考在这个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