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人格化的“自然”
景因人而显,人与景共生阅读专题1
学习目标联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三篇现代写景散文,分析三位作家笔下景物的不同特点,探究人与景之间的关系,体会人与景共生的同一境界。
搜集有关郁达夫、朱自清、史铁生的生平资料和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根据搜集到的资料,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位作家,为他设计制作一张个性化的人物名片。阅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第一部分,分别找出描写的自然景物,概括其特点。预习任务
目录任务一初识作家,知人论世任务二景因人显,人景共生0102任务三比较阅读,实践运用03
任务一
初识作家,知人论世
展示预习作业中的人物名片,对三位作家分别进行介绍,并简要阐述设计这张个性名片的意图,概括作家的性格特点。
建议:发言时间控制在1-2分钟。
明确:要求重点找出能够反映性格特点的人物信息及对应的特点。史铁生作家(悲悯)残疾人(宿命观)郁达夫诗人(忧郁)爱国者(哀伤)朱自清民主人士(爱国)佩弦(平和)
任务二
景因人显,人景共生
1972年,21岁的史铁生,结束了三年痛苦而漫长的治疗,开始了自己的轮椅生涯。失魂落魄的他摇着轮椅,无处可去,无意间进入一座古园……这时,史铁生和地坛之间是什么关系?导入人与景的第一层关系:地坛只是作家眼中的客观之景:“我”—地坛
品读:《我与地坛(节选》》第一部分中,哪些段落集中描写了地坛的景物?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交流展示预习作业,并进行讨论。
段落景物特点第3段(剥蚀了的)琉璃、(淡褪了的)朱红、(坍圮了的)高墙,(散落了的)玉砌雕栏、苍幽的老柏树、野草荒藤第5段第7段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草木落日、雨燕、孩子的脚印、古柏、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落叶荒芜冷落生机盎然生命气息
思考: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景物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和他的经历、心境有什么关联?人与景的第二层关系:作家成了地坛景物的主观改造者:“我”的地坛剥蚀的琉璃、淡褪的朱红、坍圮的高墙、散落的玉砌雕栏……地坛是荒芜、衰败的;“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史铁生是失魂落魄的。“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人物和景物之间第一次产生了情感的共鸣。第3段
蜂儿、蚂蚁、瓢虫等富有生机、活力的景物构成富有生命力的画面,这些生命让地坛呈现出不一样的一面,回答了他为什么要出生的问题。来自昆虫和草木的启示:即使是卑微的生命,只要积聚力量,就能演绎生命的辉煌。第5段“落日”在我们心中象征落寞与衰亡,但是在史铁生眼里还是新生和希望,从一端落下一定会在另一端升起。“雨燕”在最为落寞的时间也能用自己的嗓音让天地苍凉同悲,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是冰天雪地中最富有生机活力的存在……第7段
探究:史铁生在地坛中思考了哪三个问题?从课文中找出来。这三个问题与景物描写有什么关联?关于死的问题为什么要出生的问题怎么活的问题
第3段地坛用自己荒芜冷落的景象回答了他“关于死”的问题。第5段地坛生机、有活力的景象让他明悟:人一旦出生就没有必要去探讨生命的起点是什么,回答了他“为什么要出生”的问题,由此史铁生形成了豁达的生死观。第7段六个使用了“譬如”的排比句,描写了能看到希望和重生的景物,让他在废墟中看到重生,于残躯中找到希望,给了他“怎么活”的答案。
补充资料:人物与景物的第三层关系——主客通融,人景共生:地坛在“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想念地坛》)
任务三
比较阅读,实践运用
1.讨论: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阅读《故都的秋》第3-11段和《荷塘月色》第4-6段,结合课前预习和课堂开始环节的人物解读,分析作家笔下景物特点的成因,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作家人物性格烙印的一两处景物进行解读,梳理出作家与景物的三层关系。
?郁达夫与故都朱自清与清华园的荷塘景物秋院、蓝朵、秋草、秋槐、落蕊、秋蝉、秋雨、秋枣荷花月光、青雾、柳树远山、蝉声、蛙声特点第一层(客观)清、静、悲凉游客和旅行地的关系幽静、淡雅教师与学校一景的关系示例
?郁达夫与故都朱自清与清华园的荷塘第二层(主观)性格忧郁,受家事、国事烦扰的郁达夫来到北平求清静,他笔下的北平呈现出了“清、静、悲凉”的特点——郁达夫的故都“国不宁静”与“家不宁静”使得“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朱自清,想要去荷塘走一走“求宁静”,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天的朱自清的笔下呈现出了“宁静”的特点——朱自清的荷塘第三层(共生)郁达夫愿意用三分之二的生命换得留住北国的秋天——郁达夫与故都同享这份清静悲凉朱自清“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暂得宁静——朱自清与荷塘同享这份宁静
课后作业1.拓展阅读:梭罗《瓦尔登湖》、利奥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