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课件.pptxVIP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本名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诗人、学者。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著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作品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月至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海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诗人写下的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红烛》:同“五四”时代的其他一些诗人比较,闻一多显然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感情更为深厚,在吸收西方诗歌营养的同时,他未曾放弃过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研习、摹写。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是最能引起闻一多兴趣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一。李商隐的传世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当然也是闻一多烂熟于心的,就这样,“红烛”作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被现代诗人闻一多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下来。但是,《红烛》显然又不是李商隐《无题》的现代翻版,诗中到处充满了现实的投影、时代的声音。诗人属于“五四”的、属于个体的那个“自我”与属于传统文化的、属于民族心理沉淀的“自我”又是如此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互相有补充,有说明,但更有矛盾、冲突,由此而诞生了一首奇特的《红烛》。;[相关知识]

新诗格律化

早期白话诗的作者如胡适、郭沫若等人,他们所写的新诗是不讲究格律的,他们推崇“自由”与“自然”。但后来徐志摩、闻一多等人提出了“新诗格律化”???主张,即用白话写诗,也讲究诗的韵律。如徐志摩的新诗多以四行一节,且多有押韵。闻一多提出了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建筑美就是要求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句(行)与句(行)之间要均齐。徐志摩、闻一多等是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2.写对字形;3.掌握词语

(1)脂膏:脂肪;借指人民的血汗和劳动果实。

例句: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2)慰藉:安慰。

例句:老年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思维导图];[文章主旨]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方面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怒涌”的“白云”、“滚滚的洪涛”是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诗人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进步、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红烛》概括了诗集所表现的对祖国光明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表达了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文本研读]

研读任务一“意”由境出,“象”随心生

任务设计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末尾“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最突出的一个字是“力”,如何理解这个“力”字?

点拨整首诗就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图画,力的颂歌。这里的“力”是“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这种力量直接震动了年轻气盛的诗人,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点拨这首诗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看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巨人就是要掌握它、驾驭它,用他那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推翻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3.《红烛》一诗,第2节中说“一误再误”,而第3节却说“不误,不误!”前后是否自相矛盾?

点拨前后并不自相矛盾。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相形之下,更强烈地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彻悟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己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