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素材--“吃肉”中的地理思维.docx

2024届高考地理素材--“吃肉”中的地理思维.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吃肉”中的地理

思维

常言道:每逢佳节胖三斤!但事实上,随着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吃肉”早已不是过年才有的“福利”,逐渐成为了家常。那么每个地区喜食的肉类都相同嘛?今天笔者就想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吃肉那些事”。

-01

欧洲西部与牛肉

欧洲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这样的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那么欧洲西部的农场主把所有的土地都用来种草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会把自己拥有的一块地一分为二,一半种小麦一半种草。在第二年,他们会在原本种小麦的地方种草,在原本种草的地方种小麦,通过轮作的形式让草地弥补种小麦时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的缺陷,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

-02-

南亚印度与牛肉

印度不吃牛肉是因为印度没有牛吗?并不是!而是因为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并且在新闻中常常可见印度旱涝灾害频发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若因旱涝灾害对未收割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而吃牛肉,又会造成哪些问题呢?

待来年洪水退去,水田不再有牛犁地,农业生产也无法继续。所以,印度人逐渐达成一个共识——无论旱涝灾害对农业造成多大的危害,都不能吃牛,得留到第二年洪水退去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03-

西亚与猪肉

当一问到为什么西亚的居民不吃猪肉,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必定是西亚的阿拉伯人是穆斯林,这是受到宗教和习俗的影响。殊不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西亚居民也并非一直是不吃猪肉的。

在古巴比伦时期,阿拉伯人也是吃猪肉的,何以可知呢?猪原始的生存环境是湿润的沼泽地,而古巴比伦位于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即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当时的气候也是湿润的。

关于对其当时气候的研究,地理学家拉姆认为,在冰河后期最暖的时段,地中海附近大部分地区是气候干旱的,但是,由于这一时期西南季风的扩张和季风雨的滋润,在34°N-35°N的伊拉克北部却存在着湿润的气候。考古学家在这一地区的发掘工作也证实了拉姆的结论。基什、尼尼微等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在公元前四千至两千年间,由于几次洪水的泛滥,造成了土层层理上的间断现象。而且从这些遗址出土的泥版文献中有关大洪水的记载以及苏美尔人如何建筑堤坝的描述,也是这一时期气候特别滋润的有力佐证。地质学家还通过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氨基酸差位异构分析以及花粉分析等一系列科学手段,确认了距今6000年至4000年前两河流域湿润气候的存在。

那么现在为什么不吃猪肉了呢?我们知道现在西亚的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炎热干燥。而猪没有汗腺,需要在湿润的沼泽地打滚而散热,并不适宜生存在干燥的环境中。因此,在西亚没有猪,当地的居民也就渐渐地不以猪肉为食。

-04-

东亚与猪肉

东亚中的许多国家都喜食猪肉,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那今天笔者就以我们最熟悉的中国为例,谈一谈我们对猪肉为什么如此“厚爱”?

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农作物的种植会使土壤肥力下降,这时我们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欧洲人小麦和牧草轮作的方式,但季风气候区并不适宜牧草的生长。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则采取了施肥的形式来提高肥力。在所有家畜中,猪的产粪量是最高的,因此,猪成为生产肥料主力军的不二之选,形成了以下循环:

不难发现

不同地区人们饮食习惯的差异与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