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基础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及课后评价.docx

核心素养基础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及课后评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心素养基础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及课后评价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基础的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过程中,地理课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构建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思维,为地理实践提供指向,才能落实“人地协调”这个最终目标。本文笔者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基础,深入探究学科核心素养基础上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现状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的优化建议,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课后评价;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2-0146-03

一、初中地理教学学科核心素养介绍

如今,新课标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实现的关键在于是否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目前,关于初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解读,其中整体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協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以上四个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维度,这就在实际地理学科教学发挥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图1)

人地协调观素养表现为能从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作用、人地协调的措施来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从人地关系的对立统一、人地作用相互性的哲学辩证视角来解读的;综合思维则表现为能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来认识世界,这是从“要素”多样性的角度解读的,既将大气、地形、水等地表环境的物质构成视为要素,也将时间、空间视为要素;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则既有从知识、能力、观点等认知程度进行划分,也有按照从意识到方法再到应用的素养发展和外化过程进行表现的分析。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课程的有效性,切实提升课程教学效率,要对核心素养进行细致的解读,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进一步挖掘地理学科的独特价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让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基础的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现状分析

(一)结合学生学情,优化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切实结合学生学情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比如,在针对《地球的公转》这一课程讲解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同课异构”,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结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方式与知识呈现上应精心准备,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学生参与热度。

一方面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教师可以把地球的公转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学生不知和已知、浅知和深知的基础上,创设观察教师影子这个有趣的教学问题,将枯燥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生动真实的生活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优化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上台利用直观的教具,在实操中感受地球的公转,回顾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的知识。通过设置生活化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既能培养学生科学求证的思维,还能培养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另一方面,课后课程评价积极进行。初中地理阶段为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需要积极进行课后评价。在交流中,学校应积极进行研讨交流活动。比如,由初中地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并且与兄弟学校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聘请专家学者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

总之,立足学生学情,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积极进行课后评课交流,让一线教师充分理解新课标,切实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保证课堂效果的高效实现,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

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积极整合教学资源,以教学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参与。比如,初中地理教师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课题教学中,利用户外环境创设“生动”的情景,可以带领学生将攀爬泰山的体验融入课堂,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寻泰山位置、做爬山准备、研泰山地形”等教学环节,并逐一展开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身的获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总结。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妙地借助手机徒步户外软件,将泰山攀爬行程轨迹完整呈现出来,并配合等高线内容的讲解,用此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

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采用“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应用“教学评一致性”技术,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优选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素材,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充分融合,利用图文影视资料创设多样化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设置阶梯式问题串为导向,设计多层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描述、比较、归纳、说明分析、评价等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深度思维,高度参与课堂中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