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5章血液相容性医用材料设计
生物材料与人体接触时,必须充分满足与生物体环境的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对于心血管医疗用血液接触性材料来说,血液相容性尤为重要。
心血管医疗用血液接触性材料的主要用途包括:
用于输血与取血的体外装置;
血管介入性装置;
永久植入性装置。
1
2
3
1.凝血过程与凝血途径
2.血液与植入物间的长期相互作用
3.材料的抗凝设计原则
4.生物惰性表面
5.生物活性表面
6.伪内膜化与内皮化
1.导管
2.血管内支架
3.介入栓塞材料
1.人工心脏瓣膜
2.人工心脏
3.人工肺
4.人工肾
5.人工肝
6.人工胰脏
7.人工食道
8.封堵器
9.人工血管
5.1血液相容性与抗凝设计原则
2.抗凝血材料的表面设计
2.介入治疗材料
2.人工器官
材料表面抑制血管内血液发生凝血形成血栓的能力。
材料不破坏有形血液有效成分如红细胞破坏、血小板功能降低、白细胞暂时性减少和功能下降以及补体激活等血液生理功能的影响。
5.1血液相容性与抗凝设计原则
血液相容性
抗凝血
抗溶血
材料血液相容性的其他要求:
·不导致血浆蛋白变性
·不影响血液中存在的多种酶的活性·不改变血液中电解质浓度
·不改变血液的渗透压
·不引起有害的免疫反应
5.1.1凝血过程与凝血途径
生物医用材料与血液直接接触,血液和材料之间的生物反应:材料表面吸附血浆蛋白——血小板黏附、聚集、变形,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被激活——最终形成血栓。
生物医用材料与血液直接接触时,首先被吸附的是血浆蛋白(白蛋白、γ-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
其中蛋白质吸附层中蛋白的种类、数量、构象、活性等对后续步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生物材料
XII因子活化蛋白质吸附补体系统激活
!!!
纤维蛋白沉淀血小板凝聚溶血
!!t
血栓形成血小板血栓
生物材料与血液接触后产生凝血与溶血过程示意图
最核心途径是由蛋白质吸附层的存在导致血小板黏附而凝血
!——!!
凝血因子活化u—血小板粘附红细胞粘附白细胞粘附
1.接触活化
因子XIIa将激肽释放酶原(prekallikrein
kininogen)激活为激肽释放酶,激肽释
放酶反过来也可以激活因子XII,形成正
反馈,产生大量的因子XIIa
因子XIIa可以将因子XI激活为因子XIa,
并对其进行肽键裂解。
激活XII因子的因素:胶原纤维和材料表面的负电荷、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损伤可以释放)、纤维蛋白溶酶、胰酶
等。
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血液接触异物)
有外来的凝血因子参与止血(机体组织受损而释放组织因子)
凝血途径
5.1.1.1凝血因子XII激活途径
外源性
2.磷脂胶粒反应
磷脂胶粒由血小板提供的富含丝氨酸磷脂的脂蛋白组成,对凝血因子和Ca2+有较强的亲和力。在因子XIa生成以后的一系列反应均在磷胶胶粒上进行,直至凝血酶
(thrombin)的形成。期间大量的凝血因子IX、VIII、V、X集中于磷脂胶粒表面,大大加速了反应速度。
3.血栓生成
被除去A-肽和B-肽(带负电荷)的纤维蛋白(一种糖蛋白)单体溶解度剧烈下降,分子间定向聚集成网,在凝血因子XIIIa的催化下生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
血栓: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所形成的纤维蛋白细丝交织成网,并包含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血液有形成分。
主要凝血因子
因子I:纤维蛋白原
因子II:凝血酶原
因子III:组织因子
因子IV:钙因子(Ca2+)
因子V:促凝血球蛋白原,易变因子
因子VII:转变加速因子前体,促凝血酶原激酶原,辅助促凝血酶原激酶
因子VIII:抗血友病球蛋白A(AHGA),抗血友病因子A(AHF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