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精选课件(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VIP

《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精选课件(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入壹

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huán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摘自《三千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学习目标壹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贰知人论世,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叁理解本文蕴含的深刻哲理

·填写孔子的身份证·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名丘,字仲尼成就:春秋时期鲁国陬邑(山东)汉一生言行《论语》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被称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古代兄弟排行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男

孔子的形象TheImageofConfucius所谓的“圩顶”,就是中间低而四周高,孔子的头顶骨是中间低而四边高,就像“尼丘山”一样,因此才起名字叫做“丘”。生而首上圩(wéi)顶,故因名曰丘云司马迁《史记》

了解孔子(公元前551-479)重要生平经历出身没落贵族三岁丧父前504年任鲁国司空前500年任鲁国大司寇前496年周游列国十四年,困厄陈蔡:孔子与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如丧家之犬前483年返鲁从教,整理文献前482年颜回逝世前480年子路逝世前479年病逝,葬于泗水前483年孔鲤逝世

了解孔子思想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伦理道德范畴孔子的“仁”就是“爱人”,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了解孔子思想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杏坛讲学)

用成语来记论语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

YOURLOGO知识点讲解贰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动词,吃饭勤勉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学习第一章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要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思考:孔子认为好学的标准是什么?好学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言行上:说话做事要谨慎敏捷重在虚心请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拓展阅读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yì》)表假设,如果怎样对待礼呢?【初读文本】学习第二章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待乐制呢?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佾”指古时乐舞的行列。古时一佾八人,按照周礼规定,演奏乐舞的行列,天子可用八佾,诸侯则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则只能用二佾。季孙氏为鲁国正卿。《八佾》第一章提到孔子对季氏的看法,连“八佾舞于庭”这种严重越礼的事情都干得出来,他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去做呢?

补充:《八佾》共26则章句,在整本《论语》之中,是主题相对集中的一篇,主要谈儒家的礼乐思想。其中,近半数表达了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状况的不满,批评对象涉及季氏、三桓、鲁君、孔门弟子以及已经故去的管仲等历史人物。在孔子心目中,制礼作乐的周公是万代敬仰的圣贤人物,恢复“郁郁乎周礼”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药。正如《礼记》所言:“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辨异”,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乐“统同”,即抒发感情,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而“仁”又是礼乐制度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内心不仁爱、善良,他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怎样对待音乐呢?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知道、懂得真理【初读文本】学习第三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译文:早晨得知真理,让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道”具有怎样的态度?这里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校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精品中学PPT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