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已经结束,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
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的目的。
一、试题分析
本次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共四个大题:选择题(36分)、
填空题(32分)、实验与探究题(16分)、综合题(16分)。试题
的难易程度适中,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基础
题、中等难度题及有较大难度题比例合理。整份试卷共设置了25个
小题,题量适中,保证试题有一定的信度,又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考
试负担,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
认真思考问题。
本试题的内容符合课标要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的新理念,也符合近年来中考要求,而且能结合实际生活、
生产和科技应用出题,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体现了重点考查知
识点和一般考查知识点的结合。试题的设计上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和教改的动向,整份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考察,且灵活多变。
2.体现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考查。
3.体现了对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
4.体现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5.知识覆盖面较全,重点突出。
二、学生答题况分析
1、选择题:
这一大题出错学生最多,学生得分率较低的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
识的运用能力不强(比如第5、7、8、10题)10题对电路分析要求
较高,同时对用电器功率分析也有较高的要求。还有部分学生审题不
清(比如第1、6、9题),选择题看似简单,拿高分却是不容易,甚
至有些学生得分为个位数,教师在考前指导中要多加强选择题的考试
方法方面的指导,力求学生少失分。
2、填空题:
第13、14、15、16题考查的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运用。
学生答题大都较好,但第13题答的不好,我想是老师平时教学中忽
视了这方面知识的讲授所至。第14题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让学生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做的不好的有第18、19、20、21题,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电路分析能力较差,运用知识不灵活,教师应该
在教学中加强引导,采取适当的方法多多辅导。
3、实验或探究题:
22题,题目比较常规,学生答题情况较好,23题学生答题较差,
主要是没能正确理解“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个实验,很多同
学都多多少少出现了一些问题。
4、综合题:
这一大题总的答题情况要比选择题换要差的多得多,同时暴露了
学生的一些问题。比如第24题考查了学生对并联电路的理解,和欧
姆定律的应用,很多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差错。第25题更难,属
开放题,学生思路不开阔,无法根据参数进行思考,导致失分严重。
以上只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的问题所做的试卷分析,通过
分析这张考试卷,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对教学反思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反思我们的物理教学,使我们对未来教学质量
的提高充满希望。针对这次试卷分析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
建议:
1、注重双基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夯实基础是教学工作不变的主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
重点和核心,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分析,处理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
力,才能冲击深层次的物理问题,才能谈到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学习的根本,在平时教学中,当天学
的知识当堂消化,并配以大量的练习训练,练出速度,练出高分!
2、强化科学探究,注重实验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采
取低起点、小坡度、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策略,务必使学生掌握这一
科学思维程序;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处于无可取代的作用,是物
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
质量和效率,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3、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了
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发生过程。不要把方法
当作知识来教,方法必须渗透在知识发生的过程中,渗透在运用知识
的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能让学生独立叙述的问题、
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习题等教师不要代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