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香蘑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香蘑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香蘑lepistasordida.
别名丁香蘑、蘑、紫晶香蘑、紫,隶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白蘑科、香蘑属食用菌Lepistasordida(Schum.:Fr.)Sing.。
3.2
培养料substrate
选用玉米芯、玉米秸秆、稻草等农作物生产副产物作为主料,以谷壳、牛粪等为辅料按比例组成的营养物质。
3.3
堆料composting
培养料堆制发酵的过程。
3.4
发酵料栽培thecultivationmethodoffermentation
培养料发酵后,进行香蘑栽培的方法。
2
3.5
翻堆pileturning
内外生熟料充分抖松、混匀的方法。
3.6
畦栽ridgecultivation
在大棚或露天环境阳畦内栽培的方式。
3.7
层播法themethodoflayerspawning
分两层播菌种,第一层菌种播于培养料中层,第二层菌种撒在培养料面上,再用培养料轻微覆盖料面菌种的方法。
3.8
穴播法themethodofholespawning
用直径5cm木棒在培养料上打8cm~10cm深播种穴,将香蘑菌种掰成3cm~5cm块状置于穴内,并用培养料覆盖穴内菌种的方法。
3.9
鬼伞ghostumbrella
别名鬼菌,隶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真菌Coprinopsisatramentaria,常生长于腐烂的阔叶树基部或草丛中,是草腐菌栽培中的常见真菌性病害。
4环境要求
选择土壤持水性好、排灌方便、通风向阳、环境卫生、交通便利、周围500m内无污染源的场所。产地环境应符合NY5358的规定。
5栽培技术
5.1栽培时期
春茬2~3月播种,3月下旬~4月下旬出菇;秋茬9~10月播种,11~12月出菇。
5.2栽培方式
采用发酵料畦栽方式。畦面宽60cm~80cm,高5cm~8cm,沟宽20cm~30cm,畦面呈龟背形。
5.3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
5.3.1品种选择
应选用经四川省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登记的‘达香蘑1号’品种。
3
5.3.2菌种生产
菌种生产应符合NY/T528的要求。
5.4栽培基质
5.4.1主辅原料
栽培主料为作物秸秆,辅料为干牛粪、菜籽饼、麸皮、谷壳、石灰、石膏。栽培生产所用主辅料添加剂应符合NY/T1935的要求。
5.4.2覆土材料
选用质地疏松、透气保水性好、pH值5.0~7.0的颗粒状土壤,最好选用草炭土或耕作层下黏壤土混合草炭土,土粒提前一周加2%石灰混匀并暴晒消毒。
5.4.3水质要求
水质要求应符合GB5749的要求。
5.5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配方见附录A。
5.6培养料发酵
培养料发酵需要翻堆3次,发酵后培养料含水量应达65%~70%,pH值7.5~8.0。
5.6.1预湿
按附录A配方称量栽培主料,混匀后预湿。
预湿方法:配方1玉米芯、谷壳混匀,在1%石灰水中浸泡18h;配方2稻草切2cm~3cm段,混合玉米芯,在1%石灰水中浸泡20h;配方3玉米秸秆压碎、切2cm~3cm长段,混匀谷壳,在1%石灰水中浸泡24h。干牛粪、菜籽饼碾碎,按重量比1:1加水,预湿至手握成团、放地松散。
5.6.2建堆
建宽2.0m×高1.5m的堆。底层铺30cm厚的主料,交替铺3cm~5cm的预湿牛粪,每层高度约25cm,连铺5层,堆顶部呈龟背形。
5.6.3翻堆
培养料堆积3~5d后,堆温达65℃~75℃,2~3d可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分层加入配方中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