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版诗词五首.ppt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诗词五首;教学目标

1.反复吟诵,能背诵五首诗歌。

2.能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4.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名句佳句。;第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长廊中的丰碑,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

今天,就让我们踏进文化宝库,学习几首流传千古的诗词。;;背景介绍;作者简介;二、合作探究

(一)学习《观刈麦》

1.教师范读后,学生反复诵读

2.自由阅读,理解赏析

A.喜看麦黄覆垄丰收景。

学生齐读(1~2)句思考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1)诗人郊游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从哪句可以看出来?这是什么描写?你能推知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看到丰收之景,从“小麦覆陇黄”一句可以看出来,是景物描写,诗人这个时候的心情应该是喜悦的。;B.旁观刈麦者忙碌艰辛。

学生齐读(3~6)句思考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用前文一个字概括刈麦者一家的劳动景象,并说说都体现在哪些语句?

“忙”,体现在前四句。;(3)刈麦者的艰辛体现在哪里?“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体现了刈麦者怎样的心理?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体现了刈麦者近乎变态的矛盾心理。

(4)尽管劳动如此艰辛,这家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一年的劳动有了回报,饱含丰收的喜悦。

(5)说说本节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6)妇人之贫体现在哪里?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神态描写。

(7)导致妇人贫困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会导致妇人这样贫困?

根源是“家田输税尽”苛税繁重,农民不堪其苦。

(8)从贫妇人的悲惨境况,你能推知刈麦者一家的命运吗?

能,贫妇人的今天就是刈麦者一家的明天,当时社会农民的遭遇都很悲惨,诗中揭示的不止是个别现象。例如:卖???翁、蚕妇、陶者都是古代农民悲惨形象的代表。;D.体会观刈者惭愧心情。

学生齐读(11~13)句思考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9)这个时候,诗人对照自己,感觉到了什么,仅仅是如此吗?为什么会“尽日不能忘”?

对照自己的优越生活,诗人不仅仅感觉惭愧,更为农民的悲惨遭遇而觉得心情沉重,所以才“尽日不能忘”。;(11)同学们,农民的悲惨境况在古代能避免吗?为什么?

在古代农民的悲惨遭遇是不能避免的,因为中国古代实行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等生活资料掌握在地主阶级手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土地,苛税繁重,农民收入少的可怜。今天,我们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党中央实行了免除农业税,并实行多种惠农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发展和完善,广大农民平等地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享有更多财产的权利必定会实现,相信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农民会活得更有尊严!;古代农民;;(二)学习《赤壁》

1.教师范读后,学生反复诵读

2.自由阅读,理解赏析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第2课时;一、激情导入

让我们踏进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继续欣赏这璀璨的明珠。;二、合作探究

(三)学习《过零丁洋》

1.教师范读后,学生反复诵读

2.自由阅读,理解赏析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文档评论(0)

183****79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