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名师教学设计 (1).docxVIP

《六国论》名师教学设计 (1).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4/NUMPAGES4

《六国论》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15课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

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古代良臣贤士的责任与担当

2.思辨性文本的结合阅读

3.论证观点、主张的写作

4.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16课

阿房宫赋/杜牧

六国论/苏洵

【课文内容分析】

一、层次、结构、内容

《六国论》选自《嘉祐集·权书》。《权书》共10篇,都是评论史事和政事的,本文是其中第8篇。作者生活在北宋真宗、仁宗、英宗时期。其时,宋王朝虽然经济上比较富庶,但统治者重文轻武,轻视州郡武备,军事上屡战屡败,面对外敌表现出空前的软弱。作为正直的知识分子,看到北宋王朝的“为国者”被辽、西夏等强敌积威所劫,以物赂敌,以财资敌,换取一时苟安,苏洵内心郁结,忧思不尽,于是借六国旧事针砭当下,写下了这篇名文。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论述性散文,论点鲜明,思路清晰,结构严整。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第二部分(第2、3段)分析问题,展开论证。

第2段以割城为例,论证赂秦之弊。第3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事实,进一步论证“弊在赂秦”。这两段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赂是主要的,要先谈;不赂是次要的,应后说。

作者又是怎样分别论证这两个分论点的呢?

文章第2段论证分论点一“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针对韩、魏、楚三国赂秦的弊端进行分析论证。这一段内在包含三组对比。首先从数量上对比,强秦受赂所得的土地要比以攻取所得的土地多很多倍,六国因赂秦所亡的土地要比因战败而丢失的土地也多很多倍的事实,两相对比,观点自明,“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原因不在战,也就是在赂。其次从态度、效果上对比,用先人开辟土地的艰难与后人割让土地的轻易对比,从侧面证明不能赂秦的道理;用“得一夕安寝”与“秦兵又至”对比,说明赂秦的灾难性后果。对三国割让行为的描写,简洁而生动,抒发了作者对他们依靠贿赂苟且偷生的做法强烈的蔑视,从而有力地证明割地之不可取。最后是事理的对比,用“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进行对比,说明正是赂秦导致“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第3段论证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深刻分析了齐、燕、赵三国不赂秦而破灭的情况。第一层谈论齐国,虽“未尝赂秦”,但亲近秦国而不帮助五国,所以,五国一旦破灭,它必然也要被暴秦所歼灭。第二层分别论证“燕赵之君”的“义不赂秦”。这两国都能守土抗秦,但燕太子丹“以荆卿为计”,这才加速了灭亡;同样,由于赵国用武不终,良将李牧被诛,这才“邯郸为郡”,国家灭亡。作者还特别指出,燕赵两国都“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没有援助,“智力孤危”,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战败而亡”的,情有可原。作者层层推进,从齐、燕、赵三国破灭的结果剖析其破灭的原因,有力地证明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分论点。

第三部分(第4、5段)解决问题,收束全文。

第4段承上启下,提出为国者不要被敌国“积威之所劫”的忠告。第5段借古喻今,讽谏六国之后的国家不要重蹈覆辙(这是委婉的说法,实际上是指当时的北宋王朝)。

二、总体写作特色

借古讽今,切中时弊。战国时代,七雄争霸。为了独占天下,各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最后六国被秦国逐个击破而灭亡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确立了先进的生产关系,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军事实力超过了六国。同时,秦灭六国,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走向统一的大势,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本文属于史论,但并不是进行史学的分析,也不是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论点,进行深入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张。因此我们分析这篇文章,不是看它是否准确、全面地评价了历史事实,而应着眼于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的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

论点鲜明,论证严密。本文为论说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