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第1页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

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中教

师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环境、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

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和反思等互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使数学

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相互促进、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

个性的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

几点做法:

1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

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

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

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

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

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

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

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

有模拟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讲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

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第1页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第2页

例如:在教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

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

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

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

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

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

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

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

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载去掉

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

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

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把握了连减的计算

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

良好的作业习惯。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

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

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

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己准备的自己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第2页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第3页

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

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

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

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

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

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

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

文档评论(0)

176****20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