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壹;(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谭晓的“良田”里,除了传统的粮食作物水稻等外,还可以种些什么?;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之中,并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民谚也一变而为“湖广熟,天下足”了。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得明代中后期的乡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一些面向使用价值的小生产者转化为追求交换价值的小商品生产者,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2)手工业领域;材料二: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手工作坊: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帮工和学徒。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所以不存在雇佣关系。;思考2: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六要素,即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原料、政策,试用这些要素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3、商业;◎平遥古城晋商大宅;③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思考3:明清经济发展的进步和局限表现在哪里?;贰;明王朝自其中期以后,政治统治日趋腐败,国家财政拮据,社会问题严重。在这种情形下,以士大夫为主体的社会“精英”阶层不断地尝试各种意义上的变???努力。——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农业和私营手工业等诸领域都突破了原来自给自足和单纯满足官府消费的理念,要求私人资本的积累和地方权力的扩张,人们愈发重视被“天理”抑制的“私欲”。——据汪高鑫《中国经史关系史》等整理

明初沿元之制,尊奉程朱理学,编纂《四书大全》皆分类汇编宋元理学家著作、言论而成,用于科举取士。一时间“家孔孟而户程朱”,理学在知识界完全占据了统治地位。但当时理学家的思想以单纯述朱为主,创新很少,学术空气沉闷。——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南宋的陆九渊与明朝的王守仁(字阳明);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4)评价:;项目;(二)李贽;(三)明末清初三大家;明亡抗清——兵败隐居——入清拒仕——著述以终《明夷待访录》;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相同点:;①题目一律用《五经》、《四书》中的原文。

②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四书章句集注》

③体裁结构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儒家思想的演变;叁;(一)明清小说;29;(1)传奇:;31;32;思考:明清时期小说等世俗文艺繁荣发展的原因?;肆;明朝;西学东渐;(2)代表人物:

意大利人利玛窦等。

(3)目的:

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4)贡献

①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也曾提供打开视野、融入工业文明潮流的机遇。明末徐光启不失时宜地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通过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赶超西方的主张。清统治者则只留意历法、火器、地理等局部器用层面,固守华夷之分、西学中源的千年古调,最终随着雍正年间耶稣会士被逐出国门而中断中西文化往来。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由显入微,从疑得信,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明]《徐光启集》卷2《刻〈几何原本〉序》;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

【课堂探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一时期“中学西渐”的进程及其历史影响。;(1)经济上: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政治上: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的存在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