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作文片段教学路径研究.docx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作文片段教学路径研究.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作文片段教学路径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作文训练量小、素材积累不足等,并提出片段教学策略这一有效的解决方式。通过将大的作文任务拆分为小的、具体的写作片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实施片段教学策略,教师需要注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示范让学生进行练习,深入挖掘教材,为练习提供丰富的素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核心素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作文片段教学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15

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是当今教育领域所倡导的重要教育方向,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等各方面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尤为重要。作文作为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思想、传达感情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教学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对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以及人文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技巧的训练和模板的使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化需求。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写作过程,提升其认知能力,增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详细阐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作文教学路径,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脱离文本,兴趣不佳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提出一个抽象的概念或独立的事件,然后要求学生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这种方式虽然看似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问题。首先,抽象概念或独立事件的主题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脱节,意味着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难以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构思。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擅长描述和表达自己熟悉和有感触的事物,如果一个主题让他们感到陌生,那么创作的难度就会增加,兴趣也就会降低。

其次,这种脱离文本的创作方式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这恰恰是小学阶段学生正在形成的能力,他们可能在面对这样的作文任务时,会感到困难,这就影响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此外,缺乏兴趣的创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提升他们的写作技能。如果学生对作文任务感到厌倦和抵触,他们就不会主动去写作,更不会去思考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2.训练量小,积累不足

目前,许多小学作文教学主要依赖于单次的作业或期末的大作文,这种方式造成了学生作文训练量的不足。学生在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中,他们在语言运用、情感表达、思维逻辑等方面的积累远远不足,使得他们在面对各种写作任务时,感到力不从心。写作这项技能,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才能得到提升。只有不断地写作,不断地磨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表达情感的能力、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偶尔性的作文训练,无法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写作习惯,无法满足学生不断提升的需要。此外,由于缺乏对作文的反复训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缺乏自信心,他们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感到不确定,对写作任务产生畏难情绪,进一步阻碍了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

3.为写而写,无感可发

为写而写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并未真正理解和感知到写作的主题,他们的写作是为了完成作业或满足教师的要求,而非真正表达自我。这不仅使学生的创作变得生硬和刻板,同時也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由于缺乏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感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无法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情感和认知,他们的作文通常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作文成为一个空洞的表述,会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也不利于他们在写作中的情感发展和认知能力提升。

4.衔接不畅,后继乏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在起步阶段,他们在文章的组织结构、篇章的衔接、观点的展开等方面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顺利创作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但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往往会出现衔接不畅和后继乏力的现象。

衔接不畅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各个段落、各个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缺乏有效的过渡和连接,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感到断裂和困惑。这种问题往往源于学生对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入,他们尚未掌握如何有效地组织文章。后继乏力则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在开头部分花费大量的精力,而到了中后部分,他们的表述就会显得无力,问题主要源于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和不自信,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缺乏耐心和毅力,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