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课程笔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全学原理》课程笔记

第一章绪论

1.1安全问题的产生和认识过程

1.安全问题的起源

-早期人类社会:人类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是自然灾害和野兽的威胁。随着火的利用和工具的发明,人类开始有能力抵御这些威胁。

-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如农作物的病虫害、农业机械的伤害等。

-工业社会: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工业事故、职业病的增加。

2.安全问题的认识过程

-经验阶段:早期人类对安全的认识主要基于经验,通过事故发生后总结教训,形成一些简单的安全规则。

-科学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系统管理阶段:20世纪中后期,安全科学逐渐形成,人们开始从系统管理的角度预防和控制事故。

1.2安全的概念

1.安全的定义

-安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通过合理的措施,保障人的生命、财产、环境不受损害或威胁的状态。

2.安全与危险的关系

-安全与危险是相互对立的概念。危险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因素或状态。

-安全工作的目标是识别和控制危险,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1.3安全的基本特征

1.预防性

-安全工作必须具有前瞻性,通过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提前消除或减少潜在的危险。

2.全局性

-安全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等,需要全方位考虑。

3.系统性

-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策、管理、技术、教育等多个环节,需要系统化运作。

4.持续性

-安全工作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检查、评估和改进。

1.4安全科学及其发展

1.4.1安全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1.安全科学的概念

-安全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它研究人与环境、机器、物质等相互作用中的安全与健康问题。

2.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

-事故现象:研究事故的发生机理、规律和影响因素。

-风险管理:研究如何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

-安全管理: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方法。

1.4.2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

-早期:安全科学的思想散见于工程学、医学、管理学等领域。

-20世纪初:事故调查和分析方法的提出,标志着安全科学的初步形成。

2.形成阶段

-20世纪中叶: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立学科。

-197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开始推动安全科学的研究和应用。

3.发展阶段

-21世纪初:安全科学在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政策制定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成为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

1.5安全学科体系

1.安全学科的分类

-基础安全学科:包括安全原理、安全工程、安全信息、安全心理学等。

-应用安全学科:包括矿山安全、化工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

2.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安全学科与工程学、医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体系。

第二章安全属性

2.1人的属性

2.1.1生理属性

-身体结构:人体不同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差异,如四肢的灵活性、躯干的稳定性等,影响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安全操作能力。

-生理极限:人体对温度、压力、噪声、振动等环境因素有一定的耐受极限,超出这些极限可能导致生理损害。

-健康状况:个体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安全性能,慢性疾病、身体残疾等可能增加事故风险。

2.1.2心理属性

-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判断等,对识别和处理安全信息至关重要。

-情绪状态: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可能影响个体的安全判断和行为。

-个性特征:冒险、谨慎、自信等个性特征影响个体在安全相关情境中的行为选择。

2.1.3行为属性

-习惯性行为:长期形成的行为模式,可能包括安全或不安全的行为习惯。

-学习能力:通过培训和教育,个体可以学习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

-自我调节:个体在面临安全风险时,能够自我监控和调整行为以避免事故。

2.2安全的自然属性

2.2.1物理属性

-状态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可能导致安全风险,如气体泄漏、液体溢出等。

-机械强度:材料的抗拉、抗压、抗弯等强度特性,影响设备的安全性能。

-热性能:比热容、导热系数等热性能参数,对热能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2.2.2化学属性

-反应性: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文档评论(0)

爱吃蛋炒饭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希望每天可以赚到一碗蛋炒饭的钱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