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课程笔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犯罪心理学》课程笔记

第一章: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犯罪心理学概述

1.定义:犯罪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犯罪学交叉的学科,专注于研究个体为何会实施犯罪行为,包括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研究对象:

-犯罪者:研究其心理特征、人格特质、动机和犯罪行为模式。

-潜在犯罪者:分析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

-犯罪行为:探讨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类型。

-犯罪现场:分析犯罪现场留下的心理痕迹。

-受害者:研究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和恢复。

-证人:评估证人的记忆和证言可靠性。

3.研究目的:

-预防犯罪:通过了解犯罪心理,制定预防策略。

-打击犯罪:为侦查和审判提供心理学支持。

-罪犯矫正:帮助罪犯重塑心理,重返社会。

4.研究方法:

-观察法:直接观察犯罪者的行为和反应。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研究犯罪心理变量。

-案例分析法:详细分析犯罪案例,寻找心理规律。

-心理测试法:使用标准化工具评估犯罪者的心理特征。

二、“天生犯罪人”理论

1.概述: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认为,某些人由于遗传和生理特征,天生具有犯罪倾向。

2.主要特征:

-生理特征:如头骨形状、面部不对称、身体疤痕等。

-心理特征:冲动、缺乏自我控制、情感冷漠、道德感低下。

3.评价:该理论过于强调生物学因素,忽视了社会环境对犯罪的影响,且存在种族主义倾向。

三、犯罪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家族研究:犯罪行为在家族中的遗传倾向。

-分子遗传学:研究特定基因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2.生理因素:

-大脑结构:如前额叶发育不良与冲动性犯罪。

-神经系统:如神经递质失衡与情绪障碍相关犯罪。

-激素水平:如睾酮水平与攻击性行为。

3.生物化学因素:

-药物滥用:影响大脑化学平衡,增加犯罪风险。

-营养不良:影响大脑发育和行为控制。

四、潜意识与犯罪

1.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内容:包括被压抑的欲望、冲突和记忆。

-犯罪动机:潜意识冲突和欲望可能驱动犯罪行为。

2.潜意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梦境分析:梦境中的潜意识内容可能与犯罪动机相关。

-错误行动:潜意识动机可能导致非预谋犯罪。

五、本能与犯罪

1.麦独孤本能理论:

-本能定义:人类天生具有的、无需学习的行为倾向。

-主要本能:攻击本能、性本能、逃避本能等。

2.本能与犯罪行为:

-本能释放:在特定情境下,本能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

-本能抑制:社会化和教育有助于控制本能冲动。

六、刺激与犯罪

1.刺激理论:

-环境刺激:如贫民窟环境、暴力文化等可能导致犯罪。

-个人刺激:如失业、家庭破裂等生活事件可能触发犯罪。

2.刺激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刺激的反应:个体对刺激的解读和反应方式影响犯罪行为。

-刺激的累积效应:长期处于不良刺激环境中,增加犯罪风险。

七、认知与犯罪

1.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思维、记忆、决策等。

-认知偏差:如认知失调、归因错误等可能导致犯罪。

2.认知与犯罪行为:

-认知重构:通过认知疗法改变犯罪者的错误信念。

-认知技能训练:提高犯罪者的自我控制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脑神经与犯罪

1.脑神经科学研究: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犯罪者大脑活动模式。

-事件相关电位(ERP):评估犯罪者认知过程。

2.相关研究发现:

-前额叶功能低下与冲动性、攻击性行为相关。

-杏仁核异常与情绪调节困难、暴力犯罪相关。

九、犯罪性人格

1.定义:犯罪性人格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持续、稳定且与社会规范相悖的犯罪倾向和特征。

2.特征详述:

-责任感和道德感缺失:犯罪性人格的个体往往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是非的道德判断。

-冲动性和缺乏自控:容易在情绪驱动下做出决策,难以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冷漠和缺乏同情心:对他人遭受的痛苦和困境缺乏同情和关心。

-高自我中心和物质主义:过分关注个人利益,追求物质满足,忽视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权益。

-社会适应困难: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存在障碍,难以建立和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

3.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犯罪史可能影响个体犯罪性人格的形成。

-家庭环境:家庭破裂、亲子关系不良、家庭暴力等因素可能导致犯罪性人格

文档评论(0)

爱吃蛋炒饭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希望每天可以赚到一碗蛋炒饭的钱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