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名师教学设计.docx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名师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4/NUMPAGES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1课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

学习理解能力: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理解主要概念

2.把握核心观点

3.厘清论述思路

4.欣赏文章的论证艺术

5.体会论说类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第2课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

第3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第4课修辞立其诚/张岱年

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

第5课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

【课文内容分析】

一、层次、结构、内容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片面机械思想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

检验真理的标准。

1977年,南京大学哲学系的胡福明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后经本人及相关人员多次修改,特别经胡耀邦审阅定稿,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标题,于1978年5月10日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5月11日,这篇文章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光明日报》发表。当天新华社转发。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也陆续转载。

文章篇幅较长,全文6000余字。开头的一段,是文章的导语,主要是提出问题,总说论证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现实必要性。然后按照四个小标题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论证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第二部分,论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第三部分,论证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论证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总体写作特色

本文富于思辨性。文章谈实践检验真理的问题,引用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和革命领袖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极易陷入“经典不容置疑”的陷阱,但作者的论述极具思辨性,比如文章的第四部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强调了要运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作者提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这些论述,是辩证思维的产物,更好地证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文章善于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证。文章的主题是树立真理的实践标准,否定“两个凡是”;谈论的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极为敏感。要想说服读者,论据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革命导师自身的实践,是能够说服人们的最好的材料。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学优势

该文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表于《光明日报》,引发了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大里程碑事件。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艰辛历程,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阶段显现出的不同特点;同时可以学习文章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在演绎推理中展开论述的写作方法。

【学情整体分析】

学生对于有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文章了解不多,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困难。但是在高一阶段的逻辑学单元学生对论证的方式有了系统的学习,因而,可以提醒学生研读文本,学习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在演绎推理中进--步学习论证的写作方法。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