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 第25讲 “百家争鸣”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 第25讲 “百家争鸣”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2)联系①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②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3)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角度二、儒学独尊地位的影响问题探究材料一董仲舒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统一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摘编自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材料二“春秋决狱”在汉代成为风气。事实上,汉代儒家士大夫不但据《春秋》之经义断狱,而且还扩大范围,根据其他的儒家经典断狱,称之为“引经决狱”。引经决狱之风的盛行,又开启了引经注律的风气。当儒生的法律解释著作得到皇帝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的时候,法律也就儒家化了。——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思考】(1)根据材料一,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法律的演变。参考答案(1)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及精神起了重要作用。(2)“春秋决狱”之风盛行,《春秋》等儒家经典成为司法实践的依据;开启引经注律的风气。素养提升1.对独尊儒术的多元认识2.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历史发展(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法律儒家化(1)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确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中国法律儒家化过程中,一些儒家思想的精义注入法律中升华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3)在“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过程中,儒家思想融入法律之中,逐渐形成一系列符合儒家思想的具体法律观点治国理念(1)治理权力的“合法来源”:“王权天授”。董仲舒把源于阴阳五行的学说与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立了“王权天授”“君权神授”观,为王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哲学及神学上的论证(2)制约机制的设计:“伸君,伸天”。强调“屈民而伸君”,民要服从于君,即民受制于君。君王是民众的治理者。但君权要受天的制约,即“屈君而伸天”,君主必须秉承天意,依上天的原则办事,必须对君权进行约束和规范(3)意识形态的专制统治:“独尊儒术”。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有统一的法度,必须实现意识形态上的一元,人民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准则,才能去遵守这个法度(4)国家治理的基本范式:“大德而小刑”。国家治理的实践中,要儒法并用,但德治尤为重要。在德教与刑罚的关系上,主张德刑并用、恩威并施,强调以德教为主要手段,辅以刑罚练经典 强化提升高考体验题1.(2021·全国Ⅱ卷,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春秋时期,面对礼乐制度的破坏,老子希望引导人们回复到比礼更高几层的“道”的境界;孔子很看重礼,认为做人“不学礼,无以立”,但孔子不是强调外在等级秩序,而是强调礼乐的价值内涵,要通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来培养人的内在自觉,这都是老子、孔子在对礼乐文化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维护社会秩序的思想,A项正确。封建贵族政治诉求并不一致,而且有些争权夺利的诉求与老子、孔子的主张相违背,B项错误;维护夏商周制度这一范围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