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16讲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ppt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16讲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点六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一、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二、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1.大国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2.周边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3.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4.其他关系:中国同欧洲、拉美之间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1.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2.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四、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1.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2.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3.影响: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六、启示1.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新时期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材料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研读分析](1)解读材料一时,注意按时间顺序梳理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实施的具体举措。(2)材料二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别社会性质的标准;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探究运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特点: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如何认识材料二中的观点?认识: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的这些言论在当时起到了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归纳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动1.第一次(1)调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2)原因:党中央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3)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4)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2.第二次(1)调整: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2)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3)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4)结果: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新题验证]1984年,辽宁省沈阳市汽车工业公司在全国首开个人租赁国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