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芣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6.1《芣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

《芣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体会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及其好处。

2.把握重点词语,品味诗歌的情境,全面理解诗歌的含意。

3.感受古代先民的劳动场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经》作为中华民族诗歌的现实主义源头,记载了我们先民的情感、见识、社会生活。他们劳动的身影,时时出现在《诗经》的画面中。今天,我们追随先民的足迹,来倾听人与自然的对唱,认识一种植物——芣苢,体会劳动的乐趣,领略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

二、课前检测

1、解题

《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它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芣苢时所唱的歌谣。

芣苢,即车前草,它是一种草本植物。常见于荒地或路旁,草与种子都可入药。

采集芣苢,传说是古老的习俗。《毛传》说“芣苢,车前,宜怀妊焉。”《毛诗序》解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故周代女子会基于繁衍种族的观念而采集,《芣苢》就是采集劳动时所唱的欢乐歌谣。

2、复习回顾

我们曾经学过那些有关劳动的诗歌?(学生回顾)

本单元为什么安排两首古诗?为什么是这两首诗?

三、学习任务

任务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请大家听老师朗读,思考:这首诗句式上有何鲜明特点?

《国风·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明确:

①作为配乐吟唱的诗歌,《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言八言不等。《芣苢》中尤为明显,通篇采用短促的四字句,节奏鲜明,韵律整齐。

②全诗一共三章,每一章的句式相同,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就是《诗经》中常用的重章叠句的手法。

注: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句式,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任务二、思考探究品味情境

1、自读《芣苢》,请描绘阅读后眼前浮现的画面?

2、再读,突破,品味动词

诗歌在重章叠句的旋律里,描绘了劳动人民采集芣苢的画面,其中只变换了六个动词。

这六个动词有哪些细微区别?它们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请大家结合诗歌思考分析。

明确:

通过对句意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用词非常连贯,它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

人们从一开始的发现芣苢,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芣苢》通过六个动词的变化,语言的反复,篇章的重叠里,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采摘芣苢的周代女子。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农家女,在春日暖阳中,春草的清香里,他们采摘着芣苢,感受着劳动的快乐,期待着美好的生活。

3.吟咏诗韵,体会情感

明明6个动词就可以描述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个字呢?

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

明确:

改动之后,没有了“采采”“薄言”的重叠,“采采”的茂盛感不明显了,采摘的过程仿佛只有一次,我们很难感受到采摘时的悠闲从容自由自在的情感,也很难感受到采摘满载而归时收获的喜悦感。由此可见,“采采”、“薄言”相同形式的出现,强化了采摘的过程,采摘带来的快乐,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

比较之后,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重章叠句带来的效果,不仅仅是句式的美感,更是内容的丰富,情感的升华。“采采”强调了芣苢的繁多和茂盛,“薄言”强调了一次又一次的采摘。我们可以想象到妇女们在大自然中采摘时轻快的节拍、愉悦的心情。

任务三、回扣检测

为什么安排两首古诗?

(展示古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还原劳动本身的滋味。)

为什么选这首?

(这首诗展示劳动的欢歌,让我们走进劳动、走进劳动者。全诗三章十二句,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在重章复唱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节奏,产生了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切合采摘芣苢劳动的轻快动作节拍,表现了她们歌声中的喜悦心情。)

“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元人吴师道)。这个“乐”,是采摘带来的欢乐情趣,是歌唱者的丰收喜悦,是劳动之美的体现。

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