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答案解析).pdfVIP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答案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2023·山东泰安·统考二模)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

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

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这说明()

A.外戚势力左右政局B.中央集权制度逐步走向衰弱

C.内阁行使决策大权D.祖制和封建礼制制衡着皇权

2.(2023·山东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一模)汉武帝初期,十三州刺史为丞相属吏,由“司直(丞相

下属官员)督刺史”;而到汉武帝晚期,刺史则改由御史大夫统领,由御史中丞“督部刺史”。这一调整()

A.旨在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折射出中枢权力的调整D.拓宽了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3.(2023·山东日照·统考二模)下图为唐代一级地方机构(道或镇)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唐后期()

A.地方机构更加完备B.政治局势显著恶化

C.经济重心向南转移D.边患危机愈益加重

4.(2023·山东济宁·统考二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秦汉的传统九卿与新出现的六部关系上,长期纷争,

无法统合。隋唐时期,统治者最终确定了六部统辖九卿的体制。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家统一是制度创新的前提B.制度创新是巩固统一的重要途径

C.南北文化交融促进制度创新D.传承与创新是制度演变基本规律

5.(2023·山东淄博·统考二模)明中叶以后,督抚凌驾于三司之上,中央派遣巡按对其监察。1661年,

清朝顺治年间,废除了御史巡按制度。这一制度的废除()

A.扩大了督抚权力范围B.保障了中央政令畅通

C.加重地方的财政负担D.埋下社会危机的隐患

6.(2023·山东·校联考模拟预测)清代,总督主军政,巡抚掌民事,布、按二司分割巡抚权力,提镇武

职牵制总督权力。咸丰以后,督抚侵害布按之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湖南巡抚骆秉章委署湘乡知县,不经

布政使文格,文格无可奈何。这一现象()

A.反映了晚清官场的黑暗B.说明了地方制度的变革

C.直接由鸦片战争所引发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弱化

7.(2023·山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东晋时设有检校御史,属于拥有实权的常设正官。但隋朝及唐前

期,在正式官职前加“检校”二字使其成为代理官的现象十分普遍;唐中期后,“检校官”逐渐成为虚衔和

加官。到宋代形成了检校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至国子祭酒、水部员外郎的十九阶体系。

检校官制度的变化()

A.体现了重文轻武治国策略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折射出集权政治发展趋势D.推动官僚体制的完善

8.(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明太祖曾在宫门前铸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明代仍出现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权阉”;清朝设立了专门管理皇帝生活起居的机构——内务府,由

专门官员执掌,终清一代宦官们“毋得任事”。这反映出()

A.官僚制度的渐趋完善B.中枢权力机构异化

C.专制制度进一步发展D.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9.(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如表为东汉至魏晋时期的户口数表(据当时官府户籍统计所得约数)影

响其中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户数口数

东汉157年

文档评论(0)

162****6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