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与预测解密03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讲义).pdf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与预测解密03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讲义).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密03信息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原卷版)

高频考点一探究观点态度类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以及结合题目观点整合原材料内容的能力。学生既要

对题目的观点和价值倾向进行主观判断,也要以观点为依托结合文本材料进行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

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6分)

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1)观点态度

观点态度类一般会根据文本的内容提出观点,要求考生辨析判断。题目的观点在文本中没有出现,

但文本内包含对这一个观点对应的解读内容。

(2)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解读题目观点

充分解读题目的观点,把握题目的明确态度和思想内涵。

第二步:寻找证明观点的文本

分析文本材料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筛选出文中表明题目观点态度的区间,提

取相关的语句和关键词,进行整合。

第三步:以文本材料解读题目观点

通过题目和文中材料的比对,结合文本材料的内容,来解读题目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格式:题目观点+文本材料分析(或相反)。

典例01(2022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真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

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

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

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

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

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

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

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

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

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

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

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

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

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

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

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

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

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

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

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

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

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

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

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

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

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诗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

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您的专属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就是力量。祝您成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