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中华传统文化.docx

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中华传统文化.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文化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了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效用,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并重视融入传统文化的时机。通过丰富的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一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一边形成发扬、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6.035

初中语文课程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点,还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并借助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然而,任何一种文化要素的渗透都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所以,如何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人文情境,如何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质思想、精神养分,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结合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弥补初中语文教育结构的不足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容易产生两个习惯。其一,以自己为主体并向学生输出大量的专业知识,然而,从知识的特点来看,初中语文知识大多比较晦涩。所以,当学生在面对大量的、文字化的表述后,他们很容易产生倦怠感。其二,将初中语文教学简化为知识点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致力于优化教学流程、教学策略,还致力于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的融合,中学语文课堂逐渐朝着生动化、有趣化发展。一般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将人文历史资料、传统风俗和人文思想融入知识点的讲解中,往往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学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品格

语言能力和文化品格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两大主要教学目标。当教师开始重视传统文化要素的渗透时,学生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品格。比如,在开展古诗词阅读和文言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品读其中的意境与深意。此外,古人讲求“用最精炼的内容表达最多的含义”。因此,当教师在讲述具体的诗词时,不仅要让学生明晰诗词的内涵,还要让他们感受语言的凝练之美。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不依靠单向的传递,因此,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可以取得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

(三)辅助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包含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一,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其二,让学生践行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当教师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之后,学生逐步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此过程中,他们或通过互联网技术了解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或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当地的英雄人物。凭借大量的游戏、活动,学生一边体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文化自信,一边在多种文化的融合中懂得兼容并蓄,形成发扬、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从具体的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传递传统文化要素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感。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融入情境式教学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目前,教师构建教学情境的渠道有二,其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生活情境。虽然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仍是实践和生活经验。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抽象的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比如,在讲解《灯笼》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況出发搭建问题情境。“提起灯笼,我们会想到哪些场景?”由于灯笼与元宵节等节日息息相关,所以,有的同学表示,一提起灯笼,就会想到花灯节,就会想到动物灯笼和人物灯笼。“除了花灯节,我们还可以在哪里见到灯笼?”这时,部分同学就会产生认知冲突。结合他们的疑惑,教师引入《灯笼》并让学生进行归纳:“在文章中,灯笼有哪些妙用?”基于文章内容,学生从乡村日常生活、乡村艺术表演、乡村年节欢庆、历史文化等维度进行总结。从反馈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利用文章内容填补自己的认知结构。

其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当教师在讲授一些抽象的传统文化时,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即学生看似听懂了,实则还未进入学习状态。因此,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传统文化要素,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融入丰富的视听资源。在此过程中,学生一边感受传统文化要素的魅力,一边加深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并不能将试听资源的搜集简化为“下载-展示”。面对不同的文章体裁和教学需求,教师应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匹配以不同的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