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3).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3).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历史作用【材料】商鞅变法规定,“令民为什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他认为“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即对轻罪严厉处罚可以杜绝犯重罪。“燔诗书而明法令”,认为“《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守”,还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非兵羞战、仁义说成“六虱”,反对根据这六种情况授予官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及游手好闲致贫者,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据《史记·商君列传》等整理【思考探究】历史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众说纷纭。根据材料中的变法内容,评价商鞅变法的功过是非。提示:评价:商鞅变法实行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确立新的社会秩序,但同时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专制毁坏了传统文化,专制独裁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变法有利于经济发展,实现富国强兵,但对商业的抑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素养解读】应该辩证地看待商鞅变法的效果。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方面确实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消极的后果,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素养。[重难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历史作用1.特点(1)涉及面最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改革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十几年。(4)成效最明显: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作用(1)经济: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2)政治: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军事: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跟踪训练]2.《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秦被甲百余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A.连坐法 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答案:B解析:连坐法是一人犯罪,与其有一定关系的人也受牵连而被认为有罪的制度;奖励军功即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它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奖励耕织和重农抑商即奖励垦荒,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故B项正确。本课结束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微专题三微专题四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微专题三微专题四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微专题三微专题四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微专题三微专题四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微专题三微专题四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微专题三微专题四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微专题三微专题四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微专题三微专题四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微专题三微专题四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微专题三微专题四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历史重点研习一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材料】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称为蛮、夷、戎、狄。华族与居住在中国内部和四方的诸族因文化不同经常发生斗争,斗争的结果使华夏文化扩大了,中国也扩大了,到东周末年,凡接受华夏文化的各族,大体上融合成一个华族。——摘编自王建国《西安历史地理略论》等【思考探究】阅读材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民族关系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变化: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素养解读】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华夏认同趋势进一步加强,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重难归纳]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较为领先,自称“华夏”,称居住在其四周的各族为夷、蛮、戎、狄。2.戎狄蛮夷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为口号号召与之斗争,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共处,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3.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社会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逐渐被少数民族认同,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跟踪训练]1.“华夏”一词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