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黄宗羲“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浅析
[论文关键词]黄宗羲;心学;本体;工夫
[论文内容摘要]黄宗羲“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命题,与阳明心学关于本体与工夫
的讨论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该命题有两个理论特色:一是体现了“实学”倾向,二是含有
主张个性的思想倾向。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学者称为梨洲先生。黄宗羲在
其晚年提出“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命题,可谓其一生对心学本体工夫论思考的总结定
论。分析这一命题对理解黄宗羲的学术特点有重要意义。
一、“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心学渊源
学术界普遍认为,黄宗羲于宋明理学主要继承的是阳明心学一脉。王阳明在对自己的
学术进行总结时,提出四句话来概括他的学术宗旨,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
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①,通常被称为“四句教”。在阳明心学中,本体
与工夫是统一的,良知具有本体的意义,致良知则表现为后天的工夫。他说:“合着本体
的,是工夫;做得功夫的,方识本体。”②王阳明以致良知为其论学主要宗旨,自然也用
致良知之学教导门人,但却是应于门人的机根。既有强调本体之事,又有强调工夫之事;既
说以本体为工夫,也说以工夫为本体;既强调“去蔽”的“心上功夫”,也强调“着实”的
“事上功夫”,这便加大了本体与工夫之间的张力。“去蔽”的“心上功夫”注重于本体的
复显,强调本体的悟得;而“着实”的“事上功夫”着重于本体的落实,强调功夫的作用。
阳明去世之后,其门人弟子围绕对“四句教”的理解引发了本体与工夫之间关系的紧张,从
而分成本体和工夫两大系统。本体系统又分绝对、虚无、日用三个派别,工夫系统则分为主
静、主敬、主事、主意四派。这两大系统七个派别,各自对本体工夫论做了充分的发
展。
王阳明本体与工夫之辨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黄宗羲继承其师刘宗周的学说,肯定本体
与工夫的合一。他说:“先生(刘宗周)宗旨为慎独,始从主敬入门,中年专用慎独工夫。
慎则敬,敬则诚。晚年愈精密、愈平实。本体只是些子,工夫只是些子。仍不分此为本体,
彼为工夫。”③在这里,黄宗羲通过刘宗周所主张的慎、敬、诚,论证了“不分此为本体,
彼为工夫”。所谓慎、敬、诚,即思想意识和言论行动上自觉地合乎道德原则。若能在慎、
敬、诚上做工夫,慎、敬、诚就在这种工夫中,即在道德修养中,这是通向“天地完人”的
途径。
黄宗羲在肯定了本体与工夫的合一之后,便努力加重工夫的分量。他强调本体就是随
“工夫积久”而展开的过程,提出了“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新命题。这一新命
题出自黄宗羲最重要的代表作《明儒学案》的自序中,其序文曰:
盈天地皆心也。变化不测,不能不万殊。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故穷理者,穷
此心之万殊,非穷万物之万殊也。是以古之君子,宁凿五丁之间道,不假邯郸之野马。故其
途亦不得不殊。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于一途,使美厥灵根者,化为焦芽绝港。夫先儒之语
录,人人不同,只是印我之心体,变动不居。若执定成局,终是受用不得。此无他,修德而
后可讲学。今讲学而不修德,又何怪其举一而废百乎?……
钱穆先生认为:“此与自来讲心学者,有绝可注意之异点。从来言心学多讲本体,而此
则重工夫,一也;从来言心学多著意向内,而此则变而向外,二也;从来言心学多重其相
同,而此则变言万殊,三也。”④
从心学的演进看,黄宗羲思想中较为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对工夫与本体关系的阐释和规
定。在对“心”做规定时,黄宗羲指出:“心不可见,见之于事。”此所谓心,泛指道德本
体(心体);“事”则指事亲事兄之事,亦即道德领域的践履工夫。因事而见心,其内在的
意蕴便是本体离不开工夫。黄宗羲对真本体与想象的本体做了区别,以为工夫之外的本体只
具有想象的意义:“无工夫而言本体,只是想象卜度而己,非真本体也。”⑤“学问思辨
行,正是虚灵用处,舍学问思辨行,亦无以为虚灵矣。”⑥王阳明曾以先天本体与后天工夫
之分为致良知说的前提,相形之下,黄宗羲强调无工夫即无真本体,则把工夫理解为本体所
以可能的必要前提。这里己表现出逸出心学的趋向。“由此,本体工夫论,便朝着实践化、
单纯化,亦即一体的思考的方向,走到了逻辑的终点。从而宣告了本体工夫论的终
结”⑦。
二、“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理论特点
黄宗羲“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命题有两个明显的理论特点。
其一,将“心”、心之“本体”落实在万殊之事上,落实在应对具体事物的“工夫”
上,突出了万殊之事和工夫的重要性。正如钱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