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pdfVIP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

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

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1950年党和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

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特别是进

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

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

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

神动力。

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

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摘自《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典型人物报道在塑造和传播典型形象过程中,肩负着传播主流价值观、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随

着时代的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典型人物报道开始面临新的课题,亟待创新。

在新闻报道中,经常说“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劳模工匠人物报道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在选择劳

模工匠进行采写时,需要具有典型性。那么,什么样的劳模工匠人物才具有典型性呢?人物的成长经历能

体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人物的价值取向、人生选择具有当下性,能回答读者的精神追问和

心灵困惑;人物的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人物的故事契合时代主题、年度主题和新闻热点……归

纳起来,就是要去采写能“体现时代特征,回答时代之问”的劳模工匠。

从“铁人精神”到“振超效率”,随着劳模工匠群体学历、知识、能力的逐步提高,这一群体已经从

“出大力、流大汗”“苦干加巧干”的传统形象,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形象转变。特别是

随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向深化,一批彰显时代特色的新劳模、新工匠不断涌现,他们的成长路

径、价值取向、创新故事,不仅重新定义了劳模工匠,也赋予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新的内涵。当前的劳

模工匠应该有更为多元、立体的新“画像”。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在劳模工匠人物报道中更是如此。想要在报道中听见人物的脚步声和心跳

声,尤其离不开扎实的采访。通常情况下,劳模工匠的脱颖而出往往是因为他们突出的工作业绩、道德品

质或是创新成就,因此,采访总是难以绕开他们的工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了解劳模工匠的工作,却

不能“陷入”其工作。除了成长经历、职业履历、创新成果等工作内容之外,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

精神品质,关注他们与企业、行业和社会的互动。

具体而言,采访中,需要深度了解劳模工匠的绝技绝活是怎样练成的,他们如何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

夜最终攀上创新之巅,也需要关注他们在工作中的煎熬、辛苦、快乐、成就感等心理感受,以及在自我实

现与社会需求、家庭和事业发生冲突,人生陷入低谷等“抉择时刻”的困惑、挣扎、犹豫等心理活动。也

就是说,采访中,要始终保持对人本身的关注,而不是让劳模工匠成为大国工程、大国重器等工作成果的

注脚。

一段时间以来,在关于劳模工匠的人物报道中,形成了一定的表达“套路”,这也导致一些报道在人

物形象上呈现类型化特点,导致人物形象缺乏立体感、感染力。在文章结构方面,特别是对于技术技能类

的劳模工匠,记者在写作时,往往会按照时间顺序,采用“线性叙事”模式:先写人物从“门外汉”成长

为“技术大拿”的成长经历,再写他攻坚克难的心路历程,最后写他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徒弟,“1个”

带出了“N个”。在语言表达方面,劳模工匠的写作也存在某种“范式”,比如形容女性劳模工匠工作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19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