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平滑肌瘤疾病介绍.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疾病名:小肠平滑肌瘤

英文名:leiomyomaofsmallintestine缩写:

别名:

疾病代码:ICD:D13.3

概述:小肠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小肠良性肿瘤,源自小肠固有肌层,少数来自黏膜肌层,为一肠壁间肿瘤,在小肠良性肿瘤中其发病率居第二位,仅次于腺瘤。在胃肠道平滑肌瘤中小肠的发生率低于胃而高于大肠,在小肠各段的分布中以空肠为最多(44%),回肠次之(37%),十二指肠最少(19%)。恶变率15%~20%。

流行病学:小肠平滑肌瘤占胃肠道平滑肌瘤的1/3,占小肠良性肿瘤的1/4。国内统计,小肠平滑肌瘤以空肠最多见,占49%,其次为回肠33%,十二指肠18%。偶见梅克尔憩室。该病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人,平均47岁,男女发病率无差别。病因:小肠平滑肌瘤发生于肠壁的肌层或黏膜肌层,个别来源于血管的肌层。肿瘤多为单发,大小不一,常为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或结节状。肿瘤质地较韧,常有明显的边界,切面呈淡灰红色,可见编织样纤维束。

发病机制:

1.病理改变小肠平滑肌瘤呈膨胀性生长。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压迫肠腔,并将黏膜拉直,由于血供不足而产生溃疡坏死,溃疡面不大且浅,边缘无堤状隆起,可引起肠道出血甚至穿孔,亦可发生黏液性变或囊性变,囊腔常有窦道与消化管腔相通。肿瘤可导致肠套叠,肠扭转而引起梗阻症状。

(1)组织形态:镜下可见瘤组织由形态比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细胞构成,略大于正常的平滑肌细胞,细胞互相编织形成束,常排列成栅状;细胞内可见肌原纤维,胞浆丰富呈嗜酸性,核呈长杆形,核内纯染色质细;细胞分化好,无异形性,绝大部分无核分裂,偶见少数核分裂象;瘤组织内可含有数量不等的结缔组织及成纤维细胞(图1)。

2

(2)良、恶性的平滑肌肿瘤的区分:在病理上,良、恶性的平滑肌肿瘤有时难以区分,甚至可同时存在。国内据大宗病例总结出小肠平滑肌肿瘤的病理特点如下:

①平滑肌瘤细胞核分裂数为0~1个/10高倍视野(HP)或无核分裂。

②肌瘤细胞无异型性。

③肌瘤细胞的致密度低。

④无瘤周组织侵犯。

⑤肌瘤直径一般小于或等于7cm。

⑥肿瘤可有出血,但较少有坏死和囊性变;而平滑肌肉瘤则常发生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2.病理分型根据肿瘤在肠壁间的部位及其生长方式,可分为四种类型:腔内型、壁内型、腔外型、腔内外型。

(1)腔内型:最常见,占65%。肿瘤向肠腔内突入生长,其基底多较宽,因不受解剖的限制,有时生长可达较大体积。

(2)壁内型:约为平滑肌瘤的15%。肿瘤一般较小,很少超过4cm,一般不引起任何症状,多数在活检或其他开腹手术时偶然发现。

(3)腔内外型:约为平滑肌瘤的10%。肿瘤向腔内生长的同时,亦向肠腔外扩张,体积常大于4cm。因肿瘤膨胀性生长在肌层受到的抵抗较浆膜或黏膜层为大,可呈哑铃状肿物,故亦称哑铃型。

3

(4)腔外型:最少见,仅占8%。多数体积较大,肿瘤中央常有坏死及出血。

小肠平滑肌瘤可发生恶变,据报告,约有15%~20%的小肠平滑肌瘤可恶变成肉瘤。

临床表现: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有时出现腹痛,多能自行缓解,易误诊为胃肠其他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50%),慢性小肠梗阻(30%),腹部肿块(25%),肠套叠(15%)等。

1.消化道出血较常见,约一半左右的病人有消化道出血症状。常由于肿瘤表面黏膜血供不足而发生溃疡,或肿瘤中心因血循环障碍、缺血、坏死囊性变与肠腔相通所致。可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部分病人常为原因不明的贫血;另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急性消化道出血,有时也可反复发作,甚至因出血严重出现失血性休克而需急症手术,以前者多见。可有大便潜血持续阳性、黑便或柏油样便,除位于近端空肠的平滑肌瘤外,一般无呕血表现;病灶黏膜愈合后,出血可停止,但可再次出血,如此反复发作。个别病人肿瘤向腹腔破溃,引起腹腔积血。

2.腹痛较常见,可呈现间歇性隐痛或钝痛,逐渐加重变为刺痛或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中腹部或脐周,有时亦可出现于左上腹及左下腹。常伴有纳差、乏力、腹泻。当肿块生长到较大体积时,可引起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或肠穿孔而出现急腹症。有时腹痛经过一般药物治疗能得到一定的缓解,常易被误诊为肠炎、肠功能紊乱等非肿瘤性疾病,造成诊断上的延误。

3.腹块临床上约1/4的病人可触及腹部包块。由于小肠本身的解剖特点,腹块早期不易觉察,只有当肿块生长到较大时才易触及,往往活动度大,可随肠系膜根部垂直的方向推动,有的甚至可向全腹腔移行,质地较硬,伴轻度压痛。另一种常为套叠的肠段,而非肿瘤本身,此类肿块常为椭圆形,而且常随腹痛发作而趋明显,随着套入的多少,肿块可变形,时大时小,有时甚至消失,常为腔内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