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ptVIP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2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01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4江苏常州月考]西汉汉武帝时期,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击败匈奴,当匈奴浑邪王率部归顺汉朝时,汉武帝不仅封其为侯,还分置五个属国,并特许“因其故俗”。汉武帝的这种做法()CA.消除了北方边患的威胁 B.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导致王国势力对抗中央[解析]汉武帝对于归附的匈奴首领不仅封其为侯,还分置五个属国,并特许“因其故俗”,这样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消除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从少数民族自身内部进行的,材料没有涉及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具体表现,排除B项;王国势力和少数民族无关,排除D项。2.[2024江苏镇江月考]《资治通鉴》记载:西汉初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关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CA.战争阻断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 B.匈奴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C.经济交流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D.汉朝和匈奴之间以和平交往为主[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西汉初期虽“入盗于汉边”,但是“贪乐关市(边关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据此可知汉、匈奴之间的交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C项正确,“阻断了”表述错误,排除A项;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3.[2023江苏海门中学检测]秦国蜀守李冰大力兴修水利,在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兴学,致力于“化夷为夏”。二者都得到了巴蜀民众的推崇。这些举措()BA.促进了巴蜀地区政治地位的上升 B.推动了巴蜀民众国家和文化认同C.反映了秦汉地方治理政策的转变 D.稳定了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解析]根据材料“在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致力于‘化夷为夏’。二者都得到了巴蜀民众的推崇”可知,李冰和文翁的措施有利于加强对巴蜀地区的管理,“根据律令治民”和“化夷为夏”有利于巴蜀民众接受中原文化,推动巴蜀民众国家和文化认同,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巴蜀地区政治地位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巴蜀地区政治地位上升的结论,A项错误;“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与“化夷为夏”反映出秦汉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政策是一致的,C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李冰与文翁二人因地制宜治理巴蜀地区,未涉及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的相关信息,D项错误。4.[2024江苏启东第一中学期中]秦汉时期,较多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被封为侯爵,或在中央政府及地方政权中任职,他们有的长期居住在京城,有的定居在中原地区的各封地,与汉人杂处。上述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A.汉朝统治手段的调整 B.民族平等政策的落实C.民族交融方式的发展 D.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解析]少数民族上层人物被封为侯爵,并让他们住在京城或者中原地区,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笼络并控制他们,这反映出汉朝统治手段的调整,不再是军事上的打压,而是较为温和的方式,A项正确;当时没有民族平等政策,排除B项;材料不属于民族交融方式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主旨与华夏认同无关,只是汉朝加强对少数民族控制的手段,排除D项。5.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早期盟长在各部旗长中自行推选,后来改由皇帝任命。这一变化()BA.体现了守内虚外的政策 B.强化对民族地区的管理C.践行了民族繁荣的思想 D.实现了各民族平等互惠[解析]材料“早期盟长在各部旗长中自行推选,后来改由皇帝任命”体现的是清朝盟旗制度下的盟长由自行推选改为皇帝任命,说明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的管理,故B项正确。6.[2023江苏常州检测]宋朝差吏男仆按规定戴“曲翅幞头”,式样可见于宣化辽墓壁画。契丹男子通常披发,一些比较有身份的人在宋朝开始慢慢将头发上拢,裹成“兔鹘巾”,这样的发饰与唐朝的幞头类似。这反映出()CA.社会经济的发展 B.程朱理学的影响 C.民族交融的加深 D.专制集权的强化[解析]根据材料“宋朝差吏男仆按规定戴‘曲翅幞头’,式样可见于宣化辽墓壁画。契丹男子通常披发,一些比较有身份的人在宋朝开始慢慢将头发上拢,裹成‘兔鹘巾’,这样的发饰与唐朝的幞头类似”可知,汉人的穿戴式样出现在辽代墓葬壁画中,契丹人的发式也受到了汉族的影响,说明民族交融的加深,C项正确;材料涉及民族服饰文化的交流融合,没有体现“社会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