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疾病名:小肠类癌
英文名:carcinoidofsmallintestine缩写:
别名:嗜银细胞癌;小肠内分泌细胞;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亲银细胞瘤;APUD细胞瘤
疾病代码:ICD:C17.9
概述:小肠类癌是起源于肠道黏膜Kulchitsky细胞的肿瘤。Kulchitsky细胞又称肠嗜铬细胞,典型的肠嗜铬细胞内含有分泌颗粒,经重铬酸钾处理后明显地染成黄色。它还有强烈的嗜银性,在甲醛固定后用硝酸银液染色,胞浆内颗粒染成棕黑色。类癌细胞也具有上述染色特点,故又称亲银细胞或嗜银细胞瘤。也有人认为其属于小分子多肽类或肠肽激素肿瘤,又称APUD细胞瘤(amineprecursoruptakeanddecaroxylationtumor,apudoma)。1808年Melling对本病做了首次描述,1890年Oberndorfer正式将其命名为“carcinoid”即类癌,并认为是一种腺瘤样疾病。以后还有人认为类癌是良性肿瘤,更多的学者则认为类癌是一种以胃肠为主,涉及全身多数器官,生长缓慢,低度恶性肿瘤,多有局限性浸润性生长,可有转移,故称之为类癌。发生于小肠的类癌有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包括病变多发、伴发其他部位原位癌及引起类癌综合征等。
流行病学:国内综合文献统计小肠类癌占小肠恶性肿瘤的2.6%~14%,但国外的发病率远较国内为高,欧美国家小肠类癌占小肠恶性肿瘤的30.9%,为第二位,相对多见。Barday等报道类癌居各类小肠恶性肿瘤的首位,占45%。小肠类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自新生儿至80岁以上均有报道,但以50~80岁的中老年人多见,平均67岁,男女之比约2∶1。
约有30%病例为多发性类癌,病灶可多达数十个。其中绝大部分(87.3%)位于回肠,空肠仅占7.9%,十二指肠为4.9%。Wilson及Cheek(1970)年统计世界文献3718例,发生于阑尾者1686例,居首位,其次为回肠、空肠共1032例,居第二位,再次为直肠592例,十二指肠135例,居第四位。
病因:小肠类癌来源于肠壁腺泡的细胞,是一种能产生小分子多肽类或肽类激素的肿瘤,即APUD细胞瘤。
2
发病机制:
1.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小肠类癌起源于肠黏膜腺管基底部的Kulchitsky细胞,Kulchitsky细胞又称肠嗜铬细胞,典型的肠嗜铬细胞内含有分泌颗粒,在组织化学水平上具有亲银性,故又称嗜银细胞癌。小肠类癌重氮反应阳性,黏膜染色通常阴性(图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如NSE、chromograninA、synaptophysin等阳性,提示肿瘤有向上皮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反应。
2.病理形态
(1)大体形态:约80%的小肠癌发生在回肠端60cm的范围内,其在黏膜下生长,多为1~3cm的黏膜下结节,呈广基息肉状。偶有大于10cm者。切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界限清楚,质硬。部分病例仅见黏膜下层局限性增厚,或呈息肉状隆起,肿瘤表面覆盖正常黏膜,溃疡或出血少见(图2)。但20%~30%的病例可为多发性癌灶,同时可有数个或数十个癌灶。另外,约20%小肠类癌患者同时存在或以后发生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其原因尚不清楚。小肠类癌生长相当缓慢。
(2)组织形态及分类:镜下见瘤细胞较小,形态一致,为圆形或多角形,核小而规则,胞浆轻度嗜碱性,有嗜银颗粒及含脂空泡,颗粒内含5-羟色胺,瘤
3
细胞形成巢状,有时其中有假菊形团样结构(图3A,3B)。类癌的良恶性不取决于细胞形态,因为发生转移的类癌,其细胞在形态上与局限的类癌细胞大多无差别,因此良恶性的区分以有无转移作为判断标准。
传统的观念认为类癌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但随着对该肿瘤的深入研究及随访观察,发现不同类型的类癌其生物学行为不同,恶性程度亦不同。据此可将类癌分为三类:
①典型的类癌:是由紧密排列的多灶性实性团块或小岛所构成,可排成小梁状、缎带状、小管状、腺泡状或菊形团样。瘤细胞较小,大小较一致,呈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边界不清晰,染色质均细,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图4)。
②不典型类癌:其组织学特征与典型类癌相似,但瘤细胞伴一定程度的异型性,表现为核的多形性,核染色质增多,核仁清楚,核分裂象多见,并可见瘤细胞灶性坏死,属于中度恶性肿瘤。
4
③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其形态似肺的燕麦细胞癌。癌细胞小,胞浆少,核深染,圆形或短梭形,核仁不明显,癌细胞排列呈不规则的实性团块或索状,常见坏死,属于高度恶性肿瘤。
3.转移途径类癌具有恶性肿瘤浸润生长的特性,癌浸润破坏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