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西汉枚乘《七发》中,吴客以音乐来激励振奋楚太子,以“去”其疾,原文如下:“飞鸟闻之,翕翼而不能去;野兽闻之,垂耳而不能行;蚑蟜蝼蚁闻之,拄喙而不能前。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强起听之乎?”这里描述音乐制作的全过程很精彩,但是在一个要点上却令人无法理解:“吴客”在最后总括这精彩音乐境界时说了“此亦天下之至悲也”一句,他用“至悲”来形容最高级、最美妙的音乐。从常理常识出发,我们会觉得精彩美妙的音乐与“至悲”一语,在意义上是不匹配的。因为“悲”是人类诸多情感取向之一,它或许可以对音乐的情调取向作出说明,但在通常意义上,不能用来指称和褒贬音乐的总体性状和层次,更不能用来形容音乐的精美境界。但事实上,特异含义并非作者个人的一时奇思怪念,它有着当时文学写作风气的广泛背景,并且涉及到审美观念的演变发展。

阅读汉代文学,其中的悲情描述仍然给予我们非常强烈的印象。今存乐府歌辞中,保存不少民间歌谣,其中情调以咏叹悲苦不幸生活为主。如《战城南》《饮马长城窟行》《孤儿行》《怨歌行》《古歌(高田种小麦)》等,众所周知,不烦枚举。又汉代“古诗”中不少作品如《西北有高楼》《上山采蘼芜》《悲与亲友别》《十五从军征》等,民歌特征亦颇为鲜明,而诉说苦难人生,渲染悲伤情绪,如“音响一何悲……慷慨有余哀”等,也是各篇的基本格调。而且汉代悲情文学,并非下层民众所专有独擅,上层人物也参与其中,在刘汉皇朝数百年“盛世”时期,帝王悲情竟也不绝于耳,这就有些不寻常。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是显著的一个例证,据《汉书·外戚传》,李夫人受宠,因病亡故,武帝悲痛,有“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等表现,他亲自创作悲情作品,著名的有《李夫人诗》《李夫人赋》。鸟瞰两汉四百年文学发展脉络,汉代悲情文学,呈现出作者身份上从帝王到民众的“全民性”,时间覆盖上从西汉初到东汉末的“全时性”,而且在文体运用上也表现出包括诗歌、辞赋以及各体文章在内的“全体性”。以此三“全”为标志,汉代悲情文学在先秦文学基础上有了总体性的发展。它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文学写作感情取向之一,也是成为弥漫整个汉代的文坛风气,成为四百年文学史的特征性存在。

人们常说“衰世多悲情”,这易于理解。但是在公认的盛世汉代,文学中居然也悲情盛行,“盛世”与“悲情”之叠合,虽然说不上是“悖论”,但总是令人颇感不解。有汉一代,尽管国势强盛,但在皇权官僚体制下,社会矛盾不可能消失,实际上在某些时段、特定环节还相当激烈。例如在皇朝首尾两端,还有两汉中间包括新莽时期都是战乱频仍、社会冲突尖锐阶段,几乎全社会各个阶层、各种势力都卷入其中,个人受到的冲击和震动,包括生命财产的损失和精神上的打击极为严重,缘此而产生哀愁、悲伤等负面情绪,可谓理所当然。诚如史书所载:“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骸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不绝。”再者,即使在真正盛世时期,皇权体制固有的社会弊端很多,尤其是权力高度垄断下的明争暗夺,财富的剥削掠夺,社会各阶层等级森严,都是历朝常态,它们制造着诸多社会矛盾和人际不公。皇朝强盛与个人幸福之间不相匹配,加上一些自然性和个人性的因素,使当时上下各阶层人士生活中,普遍存在各种不幸和缺憾,悲苦、哀伤等负面情绪遂广泛孳生。

汉代悲情文学的繁盛,还与当时人们情绪体验的微妙转换相关。这就是在对“悲”的体验中逐渐获得“乐”的体验,在“悲”与“乐”互相渗透、互相转换和替代的过程中,亦即“以悲为乐”的过程中,悲情文学得到了生长发展的新动力。“悲”(悲哀、悲愁)与“乐”(喜乐、悦乐)本来是人的两种不同情绪取向,而“以悲为乐”则将本来属于负面情绪的悲情,当作正面情绪取向来看待。这样做的本质就是要打通“悲”“哀”与“喜”“乐”的界限,将“悲”朝着“乐”的方向转移、衍化,甚至直接将“悲”转换为“乐”。由于以悲为乐,悲情的内涵得到扩展,并且部分覆盖了“乐”,使之成为一种更多正面色彩、从而受到更多喜爱的情绪内涵,由此它在文学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撑,开辟更大的表现空间,从而有助于悲情文学的生长、发展。“以悲为乐”创作取向和观念的建立,改变了为悲而悲的单向性情绪传达,而是要在悲情中得到愉悦,在悲哀中体验到快乐。

悲情与审美体验相连结,形成悲美意识。而悲美意识的觉醒,是精神文化境界得以提升的重要标志。枚乘《七发》中的描写,在悲美意识发展历程上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置于汉代前期贾谊、董仲舒、司马迁以及汉武帝等人制作大量悲情文学作品的背景下来看,枚乘悲美意识的树立,不是偶然现象,它标志着悲情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的理论觉醒,是中国文学“自觉”阶段来临的前奏。尽管枚乘在《七发》中清晰地表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